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退税制度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出口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内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高中国的国际市场地位。但一些企业通过出口退税骗取国家税款愈演愈烈,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如税收损失、人才浪费、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税收调控作用弱化等。作为东南沿海发达城市,泉州民营经济发展蓬勃,出口贸易强劲,但面临着巨大的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的压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变革转型时期,在营改增政策、互联网+等新形势下,出口骗税更复杂化、多样化,而现有研究一方面缺乏系统性,仅论述出口骗税问题的某一方面;另一方面对出口骗税特点、成因等问题缺乏合理的归纳和分类。同时,对出口骗税问题的解释力度较弱,有些问题的分析缺乏现实案例、数据等支持。 本研究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界定了出口骗税的相关概念,并论述了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出口骗税呈现专业化、隐蔽化、地域变动化、单证“合法化”、团伙化、信息化的新特点;以假自营真代理、虚假发货、配票配单的骗税方式为主;其主要成因在于巨大利益诱发、政策宽松、海关查验率低、信息化的挑战、营改增政策等外部因素和税法不健全、监管存在缺陷、部门协调性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内部因素。以泉州市为例,本文分析了其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的措施和面临的困境,并对泉州市外贸型和生产型出口骗税进行实例分析。作为全国打击出口骗税的一环,泉州出口骗税问题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出口骗税的危害性、特点、手段,又突出了泉州在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过程中面临资源有限、跨地区协作困难的问题。为了有效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而提出下列建议:培养纳税意识,提高纳税遵从度;完善法律法规,充实执法依据;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部门协作;构建人才队伍体系,提升激励效果;加大检查力度,巩固防范和打击成效。本文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出口骗税的趋势、危害、特点、方式、成因、根源,并以泉州市为例剖析其外贸型和生产型出口骗税情况,由此提出相关建议,有利于有效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促进泉州乃至全国出口退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