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银帝”、“黄河蜜”厚皮甜瓜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采前BTH处理对果实潜伏侵染率、抗性代谢、组织结构、采后病害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前BTH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的总潜伏侵染率及两种优势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Fusarium sp)的潜伏侵染率,控制效果随处理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以100mg/L BTH处理4次效果最好。此外,采前BTH 4次处理还能明显降低果实采后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发病率和降低病斑面积。2.采前BTH处理能诱导各生长阶段果实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等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增强。同时,还能促进提高果实体内总酚、类黄酮、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木质素等相关抗性物质含量的提高。上述抗性酶活性的提高及抗性物质含量的积累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而依次增加。此外,采前BTH处理后可促进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提高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3.薄层层析及生物活性鉴定结果显示,BTH处理的成熟期果实果皮中存在预合成抗菌物质。成熟期的BTH处理果实抗菌物质含量高于同期对照,且含量随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增加。4.采前BTH处理的成熟熟期果皮细胞间隙减小、细胞排列更为紧密、细胞壁明显加厚、保持了核膜和核仁结构的完整性。5.采前BTH 4次处理对果实采后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可滴定酸含量和降低了果胶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