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A、B、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Ⅰ、Ⅱ类基因相关,提示HLA的相关基因可能在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BP与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少量报道,主要集中于HLA-Ⅱ类基因,从研究的结果看白种人和日本人BP患者主要与HLA-DRBl*04和DRBl*1101(DR5)相关,而国内汉族BP患者主要与HLA-DRBl*04、*10、*11和*12相关。但也有BP与HLA-DRBl无相关性的报道。HLA-Ⅰ类基因与BP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多数结果显示二者无明显相关性,仅国内有学者发现BP与HLA-B37显著相关。从上述结果看,关于HLA与BP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在不同国家、种族和地域的BP患者之间,虽存在着相似的遗传易感性,但还是不同程度地保持一定遗传距离。 目的:探讨HLA-A、B、DRBl等位基因与山东汉族BP的相关性,寻找山东汉族BP患者的遗传易感基因,明确HLA与BP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BP患者和125例健康对照进行HLA-A、B、DRBl等位基因分型。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基因频率差异显著性用卡方检验。 结果:发现BP患者组HLA-A*24、DRBl*10、DRBl*11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3,0.040和0.018,但Pc值均>0.05),HLA-A*33、B*44在患者组中出现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0和0.024,但Pc值均>0.05),还发现HLA-A*1、DRBl*11在具有黏膜损害BP组中出现频率高于无黏膜损害组(P值分别为0.004和0.003,Pc值均<0.05),小疱BP组DRBl*09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大疱组(P=0.004,Pc=0.052),HLA-B*40、DRBl*14在男性BP组出现频率高于女性组(P值分别为0.043和0.038,但Pc值均>0.05),HLA-A*24、DRBl*15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剂量组(P值均为0.000,Pc值均<0.01)。 结论:山东汉族BP发病可能与HLA-A、B、DRBl等位基因无关。HLA-A*1、DRBl*11与黏膜损害型BP呈正相关,DRBl*09与小疱型BP呈正相关,HLA-B*40、DRBl*14与男性BP呈正相关,HLA-A*24、DRBl*15与糖皮质激素用量高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气道炎症反应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主要包括感染性气道炎症反应和过敏性气道炎症反应。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