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自然观视野下“仁”之内涵——从《论语·学而第一》谈起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s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在轴心时代出现过一次繁荣与兴盛,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墨、道、法等十家,后从印度引入佛学。后世经过不断发展与融合,最终呈现了儒、道、佛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儒学除去魏晋时期以及其他少数时期以外,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学说,就连佛学鼎盛的唐朝,其政治思想仍旧是儒学。儒学中有许多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作为儒家核心思想的“仁”,人们想到更多的是其人文哲学,道德哲学和伦理学,对其形而上的自然哲学并未有过多的认识。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笔者从自然哲学的角度对“仁”进行一个全面而创新的阐发,进而对“仁”学体系进行一次合理的梳理。既然是重新的诠解,就不免要考虑到现世的文化背景、语境体系,考虑到视角的合理性。《易经》作为儒家的经典,为儒家理论提供了形而上的理论支撑,也为解释“仁”的自然哲学思想提供了依据。易学自然观即是建立在易学基础上的形成的一个学术体系,即是以易学对自然界做出全方位的解释。以易学自然观对“仁”做出的解释可以说具有追本溯源和寻求创新的哲学意义。  《易》通过阴与阳来揭示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即是庄子所言:“《易》以道阴阳”之谓也。从中国造字来看,仁在最早的时候写作“|二”,即一竖二横。一为奇数,为阳;二为偶数,为阴。所以用易学自然观来解释“仁”可谓是非常合理而切近的。对于“仁”之内涵之初探,有助于进一步对其内涵展开更加深入和具体的研究。  “仁”为阴与阳所组成,这即是“仁”的微观结构。阴与阳可以涵摄了世间的万事万物,他们之间又有八种最主要的状态特点。  “仁”的宏观本质即是以爱为核心,通过学习,立足于阳(即已知),来探求阴(即未知),来达到阴阳合一的圆满状态,它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可以说“仁”作为整个架构的核心理念而存在,“学”则是通达“仁”之根本路径,“孝”则是支撑起仁德的一个起点和根基。通过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儒家“仁”背后的自然哲学,也正因为有易学的存在,儒家的“仁”学才没有成为死板的道德律令,才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淘汰,焕发出其与时谐行的内在活性。  《论语》为讲述人事的学问,其背后有深厚的自然哲学。“仁”是《论语》的核心理念,而“学”又是通达“仁”的根本途径,故而以《学而第一》作为篇首。《论语》其人文背后亦有其自然观涵摄其中,而且其行文并非是杂乱无章、东拼西凑、逻辑错乱,以“仁”学体系来看,《论语》是非常逻辑而严密的,其背后有非常严密的自然哲学作支撑。之所以我们现在对于《论语》有如此误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当时的思维模式,而不能洞观其中的语境。不能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发生变化,就以当代的思维模式去审视古人所遗留下的宝贵遗产,应该以一种更加虔诚的态度对《论语》进行深入研究。  “仁”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体系,在易学自然观的阐发中彰显了其自然哲学的本质,为其人文提供了形而上的依据,这一点可以说是科学而合理的。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唐代姚(巧言)着《定三教优劣不齐论》(本文统称为《三教不齐论》)。目前日本学者已经对《三教不齐论》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则主要从《三教不齐论》
捷麦19小麦是河北省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科所采用系统方法选育成的冬小麦品种.2015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5009号,适宜河北、天津、山东地区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In this paper,diamond/CuCr and diamond/CuB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pressure infiltration method.The 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PPMS)was ado
女性是人类的母亲,关于女性问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这个占人类总数一半的庞大群体面临着生存、发展的挑战,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难题,是人类历史上亟待解决的各类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