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自主研发的三维可视化粒子植入治疗平台在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2、探索新的微创治疗胰腺癌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基于金纳米壳的介入式光热疗法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与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方法:1、团队回顾性的分析了2010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科行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5例患者。将患者分为三维可视化组(3D)(12例13个病灶)和二维常规组(2D)(13例14个病灶),分析比较两组的局部治疗有效率、疼痛缓解率、粒子植入参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以及两组的生存率及危险因素,从而初步评估自主研发的三维可视化粒子植入计划及导航平台的临床应用价值。上述3D组与2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为了探索胰腺癌治疗的新方法,本研究中我们研发了一种新的超声引导下介入式光热疗法,此光热疗法是基于自主合成的耦联了吲哚菁绿、uPAR抗体的金纳米壳(uPAR-ICG-GSNs,以下缩写为uIGNs)这种光热转换材料。合成的uIGNs可同时被用做生物成像(CT成像或者光学成像)以及光热敏感剂。为了评估超声引导下介入式光热疗法的可行性及实际疗效,我们建立了人胰腺癌SW1990的裸鼠原位模型,并将其治疗效果与临床已经使用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1、2D组与3D组胰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的粒子植入数目、穿刺进针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一次性完成手术率3D组(80%)明显高于2D组(45.5%)(P<0.05),3D组补充粒子的数目占植入总数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局部控制率3D组(76.9%)明显高于2D组(35.7%)(P<0.05)。3D组累计生存率高于2D组(P=0.026)。2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0个月,3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80个月,两组25例患者的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10个月(95%CI,4.43-9.77)。2D组及3D组患者就诊时均有9例有疼痛症状,2D组术后疼痛缓解率为(7/9,77.8%),3D组为(8/9,88.9%)。2、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合成的uIGNs是安全无毒的,等离子质谱实验表明肿瘤细胞对uIGNs有较高的摄取。根据动物实验结果,与125I粒子植入治疗组相比,介入光热治疗组的中位生存率提高了25%,且一次性治疗成功率(即经过一次治疗后未发现肿瘤残余)为100%。 结论:1、临床上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是安全有效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疼痛缓解明显。而三维可视化粒子植入计划及导航平台的应用可以使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方案更加完善,从而提高一次性手术完成率、粒子植入精准度及局部控制率,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介入式光热疗法对胰腺癌的治疗有效显著,合成的靶向金纳米壳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及生物相容性。虽仅进行了初步动物实验研究,但我们证明了超声引导下介入光热疗法治疗胰腺癌安全有效,与粒子植入治疗相比可获得总生存期的延长,这表明做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介入光热治疗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