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试验与仿真交互验证的车身NVH优化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n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汽车舒适性进入消费者考量的视野。汽车舒适性目前用“NVH”特性来评价。其优劣是汽车消费者购买该汽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考量指标,据统计NVH与约三分之一顾客不满意的问题和约五分之一的售后服务与有关。另一方面,由汽车产生外部噪音成为了城区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越来越重视噪声问题。因此对汽车NVH性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主机厂及科研院所也日益汽车NVH性能的研究。随着有限元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汽车市场对于短周期、低成本整车开发的需求,采用仿真技术提升汽车NVH性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有限元技术、声-固耦合技术,以某公司的MPV车型为例,开展以下研究: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目标车型的TrimBody模型,对其进行了自由模态的分析,获得主要模态振型图及典型模态频率,分析其动力学特性。搭建声腔有限元模型,接下来对其开展分析,获得前六阶模态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车内声压分布情况,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其次对目标车型BIW模态分析并考虑在TrimBody中的影响,开展振动传函和噪声传函的分析、声固耦合分析、路面噪声分析,对标目标值指出优化方向。然后对车身模态进行优化,再考虑在TrimBody中的影响,使用拓扑优化提出板件优化方向。通过板贡献量分析对部分硬点传递函数提出将左悬置安装区域上端与ECU安装板连接、左悬置安装区域下端与左纵梁增加撑板、在左悬置安装区域后方增加撑板与左纵梁连接三种优化方案进行传递函数方案;通过节点贡献量分析对车内噪声函数提出提出了增加顶盖纵梁、优化前隔板结构两种优化方案。优化方案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车身NVH性能有所提升,为实车NVH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最后对实车进行测试分析验证、改制并与原噪声情况对比。使用一辆试验样车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样车开展振动噪声的一系列测试分析,主要测试项目包括底盘接附点至车内的NTF测试,并在粗糙路面试验环境中开展车内噪声测试,以及通过顶盖改制后车内噪声的测试与原车的对比。测试结果证明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改制方案能有效改善50-60Hz的车内轰鸣声。
其他文献
详细介绍了国内某厂特殊金属材料棒线材生产线的设计特点、工艺流程、设备性能及投产效果,在一条生产线上即可轧制出变形特征差别很大的不同金属材料的棒线材产品。
为获得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野生毛木耳ISSR扩增结果,通过单因子试验对ISSR-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ISSR分析的最佳PCR条件: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25ng、dNTP
【正】一、问题与现状从国家宏观的角度看,学生完成基础教育后,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和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能够接受精英教育的人数毕竟有限,必然有一部分人需要接受职业教育,
【正】一、教学中应抓住的要点1.感性入手,联系实际"机械原理"所研究的各种机构在工厂及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机械原理"教学要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典型实例,引出
目的:A型肉毒毒素己证明可用于降低肌肉痉挛。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均侧重于面肌痉挛及脑瘫方面,而对成人肢体痉挛方面,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对此涉及极少。本文通过对15例成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