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喷涂复合材料涂层(WCp、Al2O3p/NiCrBSi)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au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蚀磨损是材料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表面工程技术在材料表面制备耐磨层可以有效地降低材料的冲蚀磨损损失,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等离子喷涂是制备耐磨涂层常用的表面工程技术,在航空航天、冶金、能源、机械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兼备了增强体的高硬度和金属基体的高韧性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耐磨涂层。镍基自熔剂合金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和良好的喷涂性能,且具有良好润湿性能,是较为理想的MMC’s涂层基体材料。MMC’s的增强体可以是硬的金属、非金属固体粒子或短纤维。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是较常见的非金属增强体材料。WC具有很高的硬度且有着与金属相近的物理化学特性,是最常用的增强体材料。但是WC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在MMC’s涂层中的更为广泛应用。Al2O3陶瓷在力学性能指标上与WC相近,且廉价易得,是公认的具有良好前景的增强体材料。但是,由于Al2O3与NiCrBSi的物理化学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直接采用Al2O3和NiBCrBSi混合粉末进行热喷涂,难于获得高质量的复合材料涂层。本论文使用机械混合WC+NiCrBSi混合粉末,在Q235热轧钢表面成功的制备出WC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系统的研究WC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揭示了等离子喷涂参数、增强体含量对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涂层冲蚀磨损形貌的SEM像对涂层的冲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法优化喷涂工艺参数,建立了等离子喷涂WC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冲蚀磨损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和试验研究,对等离子喷涂参数进行优化,为等离子喷涂制备WCp/NiCrBSi涂层的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WC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由WC增强体和NiCrBSi基体组成。涂层由WC、W2C、γ-Ni、Ni3B、Cr2B、CrB、M7C3、M23C6相构成,并含有一定量的微晶/非晶组织。增强体含量对WCp/NiCrBSi涂层的组织结构及抗冲蚀磨损性能有明显影响。随增强体质量分数的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及抗冲蚀磨损性能提高,但是过高的增强体质量分数会导致涂层的孔隙率明显升高,从而导致涂层的硬度降低、抗冲蚀磨损性能下降。WC质量分数为35 %的机械混合粉末制备的WCp/NiCrBSi涂层具有更小的孔隙率、更高的显微硬度和更佳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冲蚀角度的增加,涂层的冲蚀磨损率增加,在90°时涂层冲蚀磨损率达到最大值;小角度冲蚀条件下,WC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的冲蚀磨损主要是因为冲蚀粒子对较软的NiCrBSi基体的显微切削及硬质增强体发生脱落;在大角度冲蚀条件下,复合材料涂层的冲蚀磨损主要归因于在冲蚀粒子的冲击下,裂纹在涂层增强体/基体界面萌生及扩展贯通,从而导致涂层材料流失。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涂电流为380 A,氢气流量为1.5 L/min,送粉率为42 g/min,WC质量分数为35 %的机械混合粉末制备的WCp/NiCrBSi涂层具有最佳的抗冲蚀磨损性能。为了得到抗冲蚀磨损性能优良,但更为廉价的复合材料涂层,试验首先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Q235热轧钢板上成功制备出NiCrBSi涂层和Al2O3涂层。研究了NiCrBSi、Al2O3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在此基础上,使用双路送粉、球磨复合粉末、机械混合粉末,三种不方法分别在Q235热轧钢板表面成功制备出Al2O3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利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法优化喷涂工艺参数,建立了等离子喷涂Al2O3p/NiCrBSi涂层冲蚀磨损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对等离子喷涂参数进行优化,为等离子喷涂制备Al2O3p/NiCrBSi涂层的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NiCrBSi涂层具有层状结构,涂层主要由γ-Ni、Ni3B、Cr2B、CrB、M7C3、M23C6相构成,并存在有一定量的微晶/非晶组织;喷涂电流为500 A、氢气流量为2 L/min条件下制备的等离子喷涂NiCrBSi涂层组织结构致密、显微硬度高、冲蚀磨损低,具有更佳的抗冲蚀磨损性能,涂层的孔隙率为1.6 %,显微硬度为801.2 Hv;NiCrBSi涂层的冲蚀磨损率随冲蚀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在90°时涂层的冲蚀磨损率达到最大值;小角度时涂层的冲蚀磨损机制为显微切削、铲削、犂削,呈现塑性材料的冲蚀磨损特征,大角度时涂层的冲蚀磨损机制为疲劳断裂。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Al2O3涂层具备层状结构,层状薄片间存在较多的孔隙,涂层由α-Al2O3和γ-Al2O3组成,并含有一定量的微晶/非晶组织;喷涂电流为600 A、氢气流量为5 L/min时,涂层孔隙率为7 %,涂层的显微硬度为995.6 Hv,具有最佳的抗冲蚀磨损性能;Al2O3涂层的冲蚀磨损率随冲蚀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在90°时涂层的冲蚀磨损率达到最大值;小角度时涂层的冲蚀磨损机制为显微切削并伴有一定量的疲劳断裂;大角度时涂层的冲蚀磨损机制为疲劳断裂,呈现脆性材料冲蚀磨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Al2O3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由由Al2O3增强体和NiCrBSi基体组成。双路送粉制备的涂层,涂层结构不均匀,局部有分层及孔隙聚集,涂层孔隙率为4 %,涂层的显微硬度为860.7 Hv;采用球磨复合粉未制备的涂层,涂层局部结构不均匀,出现增强体和孔隙聚集,涂层孔隙率为3.7 %,涂层的显微硬度为917.2 Hv;采用机械混合粉末制备的涂层,增强体被熔化的金属基体颗粒包裹,形成较为理想的复合材料涂层,涂层孔隙率为3 %,显微硬度为960.5 Hv。Al2O3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主要由α-Al2O3、γ-Al2O3和γ-Ni、Ni3B、Cr2B、CrB、M7C3、M23C6构成,并含有一定量的微晶/非晶组织。增强体含量对Al2O3p/NiCrBSi涂层的组织结构及抗冲蚀磨损性能有明显影响。随增强体质量分数的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及抗冲蚀磨损性能提高,但是过高的增强体质量分数会导致涂层的孔隙率明显上升,从而导致涂层的硬度降低、抗冲蚀磨损性能下降。Al2O3质量分数为25 %的双路送粉、22 %的机械球磨复合粉末、60 %的机械混合粉末制备的Al2O3p/NiCrBSi涂层具有更小的孔隙率、更高的显微硬度和更佳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粉末结构对Al2O3p/NiCrBSi涂层的微观组织及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采用机械混合粉末制备的Al2O3p/NiCrBSi涂层具有更低的孔隙率、更高的硬度高,Al2O3增强体分布均匀、与NiCrBSi基体结合致密,具有更佳的抗冲蚀磨损性能。随冲蚀角度的增加,涂层的冲蚀磨损率增加,在90°时涂层冲蚀磨损率达到最大值;小角度冲蚀条件下,复合材料涂层的冲蚀磨损主要是因为,冲蚀粒子对较软的NiCrBSi基体的显微切削和硬质增强体发生脱落;在大角度冲蚀条件下,复合材料涂层的冲蚀磨损主要归因于在冲蚀粒子的冲击下,裂纹在涂层增强体/基体界面萌生及扩展贯通,从而导致涂层材料流失。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涂电流为350 A,氢气流量为2.6 L/min,送粉率为27 g/min,Al2O3质量分数为60 %的机械混合粉末制备的Al2O3p/NiCrBSi涂层,具有最佳的冲蚀磨损率。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WC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Al2O3p/NiCrBSi复合材料涂层更为廉价易得,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虚拟制造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它是制造科学自身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产生的应对措施之一。同时,虚拟制造技术也是信息技术与制造科学
利用柳州市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近54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柳州市5、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及保证率,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间的持续日数及
<正>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 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
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的竞合问题,是民事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之一,也是理论争议较多的问题。妥善解决上述问题,有利于保护工伤赔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用人
为了研究储藏温度与小麦类型对小麦储藏期间生理生化品质变化的影响,以高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太空6号和弱筋小麦郑麦004为实验材料,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人工模拟陈化,
[目的]研制一种新剂型固体饮料——普洱茶(熟茶)泡腾片。[方法]以优质普洱茶(熟茶)为主要原料制成一种新剂型固体饮料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方。[结果]酸味剂对整个配方
<正> 我们平常讨论的成本,基本上都是生产者的成本,即着眼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笔者认为,成本计算作为管理经济、谋求经济效益的手段.算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尤其是对于
本文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对玉皇庙彩绘泥塑的脸部白色部分进行了成分测定,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恢复实验,为以后对此类工艺的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该60例研究对象按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走过了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保持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付出沉重的代价。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