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并重新颁布,评价建议部分指出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要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为充分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激发学生口语学习兴趣,2016年5月,博山区小学英语测试改革正式施行。测试由原来的纸笔考试(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变成“人机对话”的口语考试和纸笔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口语考试成绩占比20%,卷面成绩占比80%。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口语考试。这一测试改革的实施在命题人员、教师、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究竟这一改革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命题者命题影响如何,至今没有定论。“反拨作用”通常指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要使测试监控和指导教学,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引发教育教学相关人员,如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反应的高风险测试,二是考试设计科学、合理,能真实地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反拨作用”来探究博山区口语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为探究口语测试对小学英语教与学是否存在反拨作用,以及反拨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本研究基于Bailey提出的反拨作用研究基本模型展开,具体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1、口语测试对教师教学的反拨作用如何?2、口语测试对学生学习的反拨作用如何?3、口语测试对命题者命题的反拨作用如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对3位命题人、17名一线英语教师和181名学生及相关家长进行了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法,通过对命题人、一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探究口语测试反拨作用的方向和力度。采用个人访谈法,通过对三类研究对象中专门研究对象的访谈,具体了解口语测试反拨作用的实际表现,同时与问卷结果形成相互印证。采用课堂观察法,通过观察口语测试实施前后课堂的变化,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课堂表现,直观获得口语测试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反拨作用。利用SPSS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等电脑软件对问卷结果和课堂观察量表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发现,口语测试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命题者命题都存在积极的反拨作用,但对不同对象的影响力度不同。对学生和命题者的积极影响力度很大,在态度,行为和动机三方面都有很大的积极反拨作用。对于教师教学则仅仅在教学态度上有强烈的积极影响,对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动机的反拨作用不是很强烈。因此,要充分发挥口语测试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研究者提出三点建议:1.教师要加强对口语试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强化学生口语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学生在加强口语练习同时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练习,减少非语言因素的影响。3.命题者可以继续优化考试流程,提高可操作性,更好反应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水平。本研究是对口语测试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本研究,口语测试对教与学存在的积极反拨作用证实了口语测试改革的必要性,肯定了口语测试的引导性。也发现了口语测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今后口语测试更好的实施。同时本研究是针对小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在反拨作用研究领域涉及较少,这一研究丰富了小学口语测试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但由于本测试的实施范围有限,仅仅是一个区的尝试,而且研究对象的教育硬件支持水平参差不齐,这会影响研究对象对口语测试的认知。此外,受到研究对象学校地理位置的影响,极偏远地方的教师学生的观点无法覆盖。因此,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有一定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