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的103例肾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对RCC的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的肾细胞癌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回顾性搜集103例患者资料,详细记录性别、确诊年龄、首发症状情况、初诊时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肿瘤坏死情况、TNM分期,随访每位患者的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利用术前外周血资料,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分析NLR、PLR、AGR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各因素对RCC预后的意义。结果:1.高NLR组男性(P<0.001)患者多见,有肿瘤坏死(P=0.003)及低血红蛋白浓度(P=0.004)、低白蛋白(P=0.015)、高PLR(P<0.001)的发生率更高。高PLR与肿瘤坏死(P=0.008)、TNM分期为III-IV期(P=0.019)、低血红蛋白浓度(P<0.001)、低白蛋白(P<0.001)、高球蛋白水平(P=0.003)、AGR降低(P<0.001)及NLR升高(P<0.001)显著相关。低AGR与肿瘤坏死(P=0.043)、低血红蛋白浓度(P<0.001)、低白蛋白(P<0.001)、高血小板计数(P<0.001)、PLR升高(P<0.001)显著相关。2.单变量分析,高血红蛋白组、低球蛋白组、低血小板组、低NLR组、低PLR组、高AGR组患者中位PFS长(P<0.05),复发晚,预后好。低NLR组、低PLR组、高AGR组、高血红蛋白组、高血清白蛋白组、低球蛋白组、高淋巴细胞计数组、低血小板计数组、TNM分期为I-II期、无肿瘤坏死的患者中位OS更长(P<0.05),预后更好,利于长远生存。3.亚组单变量分析,NLR与非转移性RCC(P=0.013)患者的PFS显著相关,AGR对转移性RCC(P=0.036)的PFS有显著意义,PLR对两亚组PF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AGR均与非转移性RCC患者的OS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7,0.022,0.011),而对转移性RCC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分析,血小板计数(P=0.005)和AGR(P=0.027)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TNM分期(P=0.006)、NLR(P<0.001)、AGR(P<0.001)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LR不是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1.NLR、PLR、AGR均与肿瘤坏死、血红蛋白浓度、白蛋白水平显著相关,PLR还与球蛋白水平、TNM分期存在相关性,AGR还与血小板存在相关性。2.NLR、AGR、血小板计数、TNM分期是RCC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LR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初诊时高NLR、低AGR、高血小板计数和TNM分期晚的患者易出现复发和进展,生存时间短,预后差,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指导治疗。3.与转移性RCC相比,NLR、PLR、AGR与非转移性RCC患者的生存期长短相关性更高,对非转移性RCC患者检测这三项指标尤其NLR和AGR更有预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