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小黄鱼渔场时空格局的分析和部分海域主要饵料的关系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应用较长时间的历史资料,探讨了我国小黄鱼渔场的时空格局和数量分布,表明1971-1982年小黄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并从饵料浮游动物出发,研究部分海域饵料浮游和小黄鱼渔场的关系。 对小黄鱼时空格局和数量分布的变化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统计资料。对小黄鱼空间格局的研究表明:我国小黄鱼渔场一共有三类,即春季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沿海;夏季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黄海中南部和东海北部;冬季越冬场渔场,主要集中在黄海中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1974年后渤海小黄鱼产量明显下降,黄海区亦自1979年后不如东海区小黄鱼的产量。不同渔场小黄鱼贡献率分布格局显示出两种模式:冬夏(1-2月和7-9月)季模式,渔场位置稳定,鱼群密集,产量集中,是专门捕捞小黄鱼的优质渔场:春秋季(3-6月和10-11月)模式,以洄游过路鱼群为主要渔获对象,鱼群相对分散,在这些水域,小黄鱼往往是兼捕对象。1971-1982年小黄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因此本文有关小黄鱼渔场特征、渔汛时间和渔场贡献率分布格局模式等重要结论对现今小黄鱼渔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小黄鱼数量分布的研究表明:1971-1982年小黄鱼的年产量有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1971-1972年产量贡献主要在4月和10-11月,1973年后主要在1月和12月,但1976年除外。不同海区之间的小黄鱼渔汛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各不相同,渔汛的性质也不同。渤海主要在10-11月,且1971-1972年较明显,主要是小黄鱼产卵后向越冬场洄游索饵时的群体;黄海主要在7-9、12和1月,主要是小黄鱼产卵后索饵时的群体;东海主要在12、1月,主要是小黄鱼的越冬群体。小黄鱼月产量的高低与小黄鱼分布所在渔场特性有密切的关系。 对部分海域饵料浮游动物的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黄海南部小黄鱼产卵场饵料浮游动物的研究,采用2005年1月和4月在31°54~32°06N、121°42~121°57E海域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季节变化,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等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冬春两季分别占总种数的92.79%和93.40%。两季各有优势种5种,其中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是冬、春共有的优势种,优势度分别高达0.82、0.19和0.03、0.32。冬季真刺唇角水蚤对总丰度的贡献率最高,β达0.75,春季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对总丰度的贡献率最高,β为0.32。春季涨落潮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冬季。优势种丰度的变化是决定涨落潮总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二是对长江口小黄鱼索饵场浮游磷虾类的研究,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探讨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磷虾类总丰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与渔场的关系,丰度的季节差异与水团的关系,分析了优势种的数量变动、对磷虾类的贡献及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并与东海外海的生态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磷虾类丰度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平面分布变化与盐度有关。平均丰度夏季最高(10.46 ind/m3),冬季最低(0.32ind/m3)。本次调查共发现8种,优势种为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和小型磷虾(Euphausia nana),其中中华假磷虾四季皆为优势种,太平洋磷虾是春、秋和冬季的优势种,小型磷虾仅仅是春秋季的优势种。中华假磷虾在春、夏和冬季对总丰度的贡献率较高,并占绝对优势,其更适应夏季咸淡水交错水域的环境,而太平洋磷虾和小型磷虾更适应东海近海暖温高盐环境。长江冲淡水势力强弱和中华假磷虾的数量对磷虾类时空分布有重要影响,中华假磷虾对咸淡水环境的适应则是影响该种数量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生产性受众    生产性文本是生产性受众产生的条件之一。生产性文本的概念是费斯克从意大利学者艾柯和法国结构主义学者罗兰·巴特的有关文本理论中引申出来的。艾柯把文本分为开放和封闭两种。开放的文本蕴涵多种含义,允许丰富而复杂地阅读,要求阅听人参与,而封闭式文本则相反。巴特则把文本做了可读文本和可写文本的区别。前者吸引的是一个本质上消极的、接受式的、被归训了的读者,倾向于将文本的意义作为既成的意义来接受
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 LCD)是一种世界范围流行的鱼类病毒病,病原是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LCDV)。患病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长有皮肤瘤状和菜
以C49S为温光敏核不育基因供体,以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贵农21选为父本杂交选育而的两系核不育小麦MTS-1具有不育性状好,异交结实率高,不育彻底,不育期长,育性稳定,抗病性突出,
牙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它胚后有一个特殊的变态发育过程,在这期间形态和生活习性上都有一个极大的转变,死亡率较高,因此研究牙鲆变态发育以降低其死亡率可以直接提高牙鲆
本刊讯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3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纸浆394万t,与201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5%,累计进口金额达26.02亿美元,同比下降8.1%。3月份,我国纸浆进口量为149万t,进
期刊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a)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围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区,是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在合浦珠母贝育珠生产中,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是我国重要名优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了解黄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程度,对其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
介绍了一种新型原油集输管网泄漏自动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成和软、硬件设计。该系统采用独特的主从式结构,以8031单片机系统作监测仪,IBMPC后端机作主机,可自动监测原油管道的运行状况,自动
2006年7月到2007年6月,我们在池塘内进行了黄鳝的网箱养殖试验,对网箱内黄鳝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的性腺有着完整的发育过程,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是一种有创意的资本管制,或者说是有计划的开放资本市场。具体来说,QFII 制度是指允许经核准的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