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基因多态性在老年难治性高血压(Geriatric Resistant Hypertension)中的表达,评价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用药在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心血管内科住院年龄≥60岁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在我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高血压基因检测并按基因检测指导降压药物治疗的1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为71.82±8.08岁,另选同期根据指南进行降压治疗的1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为72.26±7.25岁。两组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分析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4周与8周的达标率、降压药物种类、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β受体阻滞剂上的ADRB1作用靶点以C/C(57%)和G/C(39%)基因型患者为主要人群;β受体阻滞剂的代谢酶CYP2D6的代谢酶位点以*10/*10(44%)和*1/*10(38%)基因型为主要人群。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GTR1作用靶点以A/A(81%)基因型为主要人群;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代谢酶CYP2C9以*1/*1(90%)基因型为主要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作用靶点以I/I(37%)和I/D(45%)基因型为主要人群。钙离子拮抗剂代谢酶CYP3A5以*3/*3(55%)和*1/*3(37%)基因型为主要人群。利尿剂的NPPA作用靶点以T/T(99%)基因型为主要人群。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降压治疗4周与8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4周与8周后舒张压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舒张压在治疗4周与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在降压药物种类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及E/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及E/A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E/A值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4.随访6个月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入院率和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观察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作用靶点的D/D、I/D和I/I三组基因型之间第4周收缩压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D组高于I/D组,D/D组高于I/I组,而I/D组和I/I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基因型治疗8周时的收缩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周I/D基因型组和I/I基因型组收缩压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D/D基因型组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基因型收缩压比治疗前均下降(P<0.05)。舒张压仅I/I基因型组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其他基因型舒张压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其他几类抗高血压药物收缩压和舒张压按基因型分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基因型频率分布相差较大,其中不同的ACE基因型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降压治疗使患者的达标时间、达标率及降压药物种类均优于常规经验降压治疗,同时能更好的保持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再入院、心绞痛和脑卒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提示基因检测在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