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中2种食源性病毒标准样品的研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_t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源性病毒是由食物引起导致人类发生疾病的病毒,由于牡蛎等贝类产品的滤食性特点,对病毒有极强的富集作用。然而食源性病毒检测目前多采用临床腹泻阳性样本和灭活病毒疫苗,存在缺乏统一标准样品的缺陷,这给病毒的检测和定量带来很多问题。本文基于装甲RNA技术,利用Qbeta噬菌体分别研制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核酸检测用阳性标准样品,对于提高检测的可信性与准确性,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促进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均有重要现实意义。1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分别制备包含Qbeta噬菌体成熟酶编码基因、衣壳蛋白编码基因、包装位点、GⅡ型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检测靶标cDNA序列及辅助多克隆位点的QINVGⅡ和QGBHAV片段。然后通过重组酶分别将QINVGⅡ和QGBHAV片段同源克隆到pET-28a(+)载体中,经过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质粒 pET-QINVGⅡ 和 pET-QGBHAV。2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分别将重组质粒pET-QINVGⅡ和pET-QGBHAV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确定最佳表达为IPTG终浓度为0.8mM,37℃诱导12h。经SDS-PAGE电泳验证在14.4kDa左右有目的条带;经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直径为27nm,与预期结果一致。证实衣壳蛋白表达成功并能组装成噬菌体病毒样颗粒。3通过超声破碎细菌,经DNase Ⅰ和Rnase A消化后利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和纯化。制备的两种假病毒粒子无重组质粒残留,可以用于荧光定量检测。4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成功证实两种病毒样颗粒中包装的核酸分别是诺如病毒RNA和甲肝病毒RNA。将病毒RNA梯度稀释后,经RT-qPCR验证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10拷贝/反应,有很好的重复性,可以用于病毒检测用标准样品。定值结果显示制备的含GⅡ型诺如病毒的病毒样颗粒含量为2×109拷贝/μL,瓶间变异系数为3.48%;含甲肝病毒的病毒样颗粒含量为3×109拷贝/μL,瓶间变异系数为4.26%。5将制备好的两种病毒样颗粒分别稀释至2×107拷贝/μL和106拷贝/μL,放置于不同条件下进行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非冻干状态的样本在37℃能保存半个月,室温可稳定保存25天,2-8℃可稳定放置5个月,-20℃稳定放置至少5个月;冻干状态的样本在37C和25℃下不稳定,在4℃和-20℃能稳定放置5个月。本研究得到了分别含有GⅡ型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检测核酸序列的两种病毒样颗粒标准样品,可以作为目前临床腹泻阳性样本和灭活病毒疫苗制备的质控品的替代品,适用于疾控、质检、出入境、科研等多个领域中的病毒核酸检测。
其他文献
酶反应技术在油脂研究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酶法脱胶、磷脂酶法改性、生物燃料的研究等等.近几年,酶技术在食品、粮油中的应用成为生物技术在这些行业中应用的重要标志
2016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记录,统计出保护区分布有鸟类268种,隶属17目56科
<正>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他汀类药物干预与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取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入院的患者215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 09例)和常规治疗加早期他汀
会议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对2009-2019年核心期刊"人工智能+教育"关键词进行检索整理,利用UCINET和SPS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中心性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人工
鲜牛蒡(Arctium Lappa.L)根在生长后期及贮藏过程中极易纤维化而变空心,这一变化显著降低了牛蒡根的货架期,对其进行干燥可以延长保存期,提高产品附加值。本文比较了不同干燥
梅花玉是一种黑色的杏仁状安山岩,由深色基质和彩色杏仁体组成,彩色的杏仁状孔洞均被后期生成的石英、绿帘石、绿泥石及磁铁矿、赤铁矿等矿物充填。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
本文结合交通事故发生的人、车、路及环境等因素,分析了近三年来重特大客车翻车事故,并梳理了客车翻车的主、客观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客车技术现状和客车运行状态时的受力进
一、失败企业中的企业潜规则表征所谓的企业潜规则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为企业员工所遵循的,不需要外界权威和组织干预的行为和规范,包括价值观、文化传统、道德伦理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阿
<正>一、引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学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1]明确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