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土层穿越的稳壁防偏钻井液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非开挖技术在铺管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穿越工程迎来了飞速的发展。然而,现如今该技术在穿越工程中仍存在一些复杂的科学难题,其中极为典型的技术难点便是软弱土层的孔壁稳定性与穿越轨迹控制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会发生一系列工程事故如:(1)在施工水平段和造斜段中,出现导向困难,需要多次撤回钻杆重新导向;(2)行进轨迹偏离设计轨迹,甚至钻破其他已有的地下管道,且与原设计轨迹偏离越大;(3)泥浆配比不合理,回扩时出现埋钻事故和塌孔现象。由于软弱土层属于结构性较差的非均质散状赋存类型,具体表现为结构性差、胶结性差、遇水泥化崩解、强度低、自稳能力差等特性。同时,由于钻具、钻井液与软弱土层变形相互影响,倘若岩土体受力较大,则势必会引起软弱土层变形过大甚至破坏,造成孔壁失稳坍塌,进而影响穿越轨迹的准确性。然而,目前传统上关于定向钻进穿越防偏技术大都集中在钻机、钻具的研究上,而忽视了在软弱土层穿越施工中,钻井液在保障孔壁稳定的同时,对于轨迹防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钻进过程中,钻井液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地层中,轻则引起软弱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使得钻具造斜强度发生改变,造成钻孔轨迹偏斜;重则引起孔壁失稳坍塌,导致发生埋钻事故,造成无法按既定设计轨迹进行穿越的后果。因此,亟待研究软弱土层穿越的防偏稳壁钻井液技术以解决孔壁稳定性与穿越轨迹控制问题,对钻遇软弱土层的定向穿越工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论文以上海川沙地区软弱土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物理力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软弱土层孔壁失稳与钻孔致偏的机理,探析钻井液侵入软弱地层失稳破坏特征,分析了封堵技术遏制土层孔壁渗漏的作用机理,并对颗粒状状、片状、纤维状堵漏材料以及纳米封堵材料进行优选和效果评价。探析了抑制土层水敏软化的作用机理,并对常规抑制剂以及表面活性剂进行优选和效果评价。对优选出的稳壁防偏水基钻井液体系进行综合性能指标评价,并通过穿越工程实例对优选钻井液体系开展现场应用以验证该钻井液技术的防偏稳壁效果。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软弱土层穿越遇到的问题,引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总结穿越轨迹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和封堵及抑制型钻井液研究现状,为后期稳壁防偏钻井液配方的研制提供依据和参考。第二章:基于软弱土层空隙率高,压缩性强,粘土矿物丰富,亲水性较强,浸水发生软化膨胀降低地层孔壁强度及稳定性的工程特点。研究软弱土层物质组成和力学特性,探析一维固结和三轴剪切蠕变条件下的强度和变形机制,为探究增强软弱土层穿越的稳壁防偏钻井液技术奠定基础。第三章:通过分析软弱土层定向穿越孔壁失稳和钻孔偏斜的地质、技术、工艺和钻井液等因素,探析钻井液侵入软弱蠕变密闭地层、渗透地层和裂隙漏失地层的失稳破坏特征;建立钻孔造斜强度解析模型,该模型可以指导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施工时的方向控制,验证钻井液能够通过影响造斜强度继而引起钻孔轨迹偏斜这一理论。第四章:对封堵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对封堵材料的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并对颗粒状、片状、纤维状堵漏材料以及纳米封堵材料进行优选和效果评价,优选出复合封堵剂配方。第五章:对粘土矿物水化膨胀机理进行分析、对抑制材料的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常规抑制剂以及表面活性剂进行优选和效果评价,优选出复合抑制剂配方。第六章:对水基钻井液的造浆粘土和降滤失剂进行优配,建立软弱地层穿越的稳壁防偏钻井液体系。对稳壁防偏钻井液体系进行室内评价,测试其基本性能,评价其抑制性、抗污染能力及抗温性能等,并对该钻井液体系进行现场应用评价,验证优选的钻井液体系是否能达到稳壁防偏的效果。通过上述研究工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和认识:(1)软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51.1%)、长石(16.6%)、绿泥石(12.7%)为主,夹部分蒙脱石(5.3%)、伊利石(2.4%)和高岭石矿物(2.6%);软土的化学成分以Si O2、Al2O3为主,二者含量占比的74.45%,远远高于其他化学成分Fe O、K2O、Ca O、Mn O、Na2O等。软弱土层含水率属于37~68%范围内,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软弱地层的含水率不断下降。ωP范围在22%~36%之间;ωL实测值分布范围在50%~62%之间,主要集中在57%左右;IP在23~30之间,IL在0.25~1.11范围内。(2)原状软土的最大轴向应变为11.5%~14.5%范围内,重塑软土的最大轴向应变为13.5%~15.0%范围内,重塑软土峰值应变向后移动。原状软土的峰值轴向应力为21.6k Pa,重塑软土峰值轴向应力只有11.8k Pa,下降了45.4%。一维固结条件下,当软弱土层的应变在4.5%范围内时,应力呈现出近似直线上升的趋势。当应变超过4.5%,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表现为越来越大,应力值开始出现较大的差异性,非线性增强,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发散式的倾斜直线趋势。三轴剪切蠕变条件下,孔压随时间变化趋势与应力时间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在前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保持为一条近似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孔压趋向于一个稳定值,试样变形逐渐稳定,发生衰减蠕变。孔压随时间不断增加,但孔压的变化速率随着时间不断减小。(3)颗粒状堵漏材料封堵性能:3%QS-2>2%QS-1>2%OCX-1,泥饼渗透率降低率依次是38.75%、36.31%、31.99%;3种片状堵漏材料封堵性能:2%NTS-TP>1.5%NTS-M>1.5%NTS-S,泥饼渗透率降低率依次是23.58%、27.77%、29.54%;纤维状堵漏材料封堵性能:1.5%XFD-2>2.0%XFD-1>2.0%Asb-Ⅰ,泥饼渗透率降低率依次是32.52%、31.98%、17.34%。进一步通过纳米材料封堵软弱地层微纳米级孔缝,优选出遏制土层孔壁渗漏的封堵配方:3%QS-2+2%NTS-TP+1.5%XFD-2+1.0%纳米乳液+1.5%亲水型纳米Si O2+1.0%纳米Ca CO3,评价其堵漏效果良好,常压下、0.7MPa下的漏失分别仅为25ml和38ml,漏失率仅为4.58%。(4)随着抑制剂含量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聚胺的含量回收率在23.67%~32.18%范围内,优选加量为0.6%;KHm回收率范围在23.52%~27.18%,优选加量为2%;PLUS回收率在32.78%~52.28%范围内,优选加量为0.6%;KPAM回收率范围在32.32%~45.58%,优选加量为0.3%;KCl回收率在25.32%~33.56%范围内,优选加量为0.6%。对优选的复配钻井液进行评价,表明双抑制剂复配条件下的滚动回收率保持在60.68%~68.95%;三抑制剂复配状态下的滚动回收率保持在75.25%~81.32%。并且说明复配的抑制剂(0.6%KCl+0.3%KPAM+0.6%PLUS)起到了良好的抑制土层水敏膨胀效果。(5)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土层接触角的变化基本都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其中接触角增大最明显的是浓度为0.01%的氟碳类表面活性剂SDBS和浓度为0.08%的氟碳类表面活性剂CTAB,其次是浓度为0.01%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1。优选的复合表面活性剂为:0.01%氟碳类表面活性剂SDBS+0.08%CTAB+0.00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1,降低亲水性效果最佳。(6)对优选出的稳壁防偏水基钻井液体系:6%膨润土+0.2%Na2CO3+3%QS-2+2%NTS-TP+1.5%XFD-2+1.0%纳米乳液+1.5%亲水型纳米Si O2+1.0%纳米Ca CO3+0.6%KCl+0.3%KPAM+0.6%PLUS+0.01%SDBS+0.08%CTAB+0.005%AS-1+0.4%HV-CMC+2.5%SMP-1,对其综合性能指标进行评价,测试其基本性能(密度、粘度、切力、滤失量等),结果表明优选出的钻井液体系抑制性、抗盐抗钙能力、水活度、润滑性、抗污染以及温度稳定性效果良好。通过穿越工程案例对优选钻井液体系进行现场应用,验证了优选钻井液体系能起到稳壁防偏的作用。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系统研究了软弱土层在一维固结和三轴剪切条件下强度与变形特性,掌握多种状态下应力-应变、应变-时间以及孔压-时间的变化规律。(2)传统技术只考虑利用钻机或者钻具对穿越轨迹进行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穿越轨迹防偏钻井液方法,能够较好实现对穿越轨迹的精准控制效果。(3)在钻井液进行各种封堵和抑制等性能测试及评价的研究基础上,基于造浆粘土、颗粒状/片状/纤维状封堵材料、抑制剂、纳米材料、表面活性剂和降滤失剂优选,提出了一套适合软弱土层穿越的稳壁防偏水基钻井液体系,可为软弱地层水平定向钻进奠定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大气降水中的氢(δD)、氧(δ18O)稳定同位素广泛存在于水体中,且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灵敏。因此,对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可以为理解全球的气候演化过程提供依据。由于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信号可被地质载体(如冰芯、深海沉积物、黄土、树轮、湖泊沉积物、洞穴石笋等)所记录,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和高原古高程重建等领域。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常用来反映气候的演化。以洞穴石笋为例,中国东部季风区石笋氧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以来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不仅导致海-陆相生态系统的崩溃,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环境异常事件。大规模的碳释放所导致的全球碳循环异常是其中最为显著的环境恶化事件之一,主要表现为全球碳同位素负偏以及古大气CO2浓度(pCO2)的激增。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陆相地层记录的研究是全面认识碳循环异常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研究从陆相地层记录的陆相有机碳同位素出发,开展陆相全岩和C3
秦岭-桐柏-红安-大别-苏鲁造山带也被称为中国中央造山带,其构造格架与演化历史对研究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汇聚及拼合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其中秦岭造山带处于中央造山带的最西段,记录了古生代的洋壳俯冲、弧-陆碰撞,到中生代的陆-陆碰撞等一系列的造山运动。这种复合型造山带往往伴随着大洋岛弧地体和/或大陆岛弧地体的增生,在此过程中,随着洋壳的俯冲不同源区的物质将进入地幔楔与之发生反应,引发了多尺度多端元的
随着深部矿产资源能源的探明和发掘,使得深地地质勘探和开发成为必然。深部地质环境复杂,存在高温、高压、高徒构造和开采扰动等困难,使得钻进过程难度较大;同时,缺少考虑实际工况的钻具运动模型和钻进轨迹模型,以及合适的控制策略,使得钻进系统自动化发展受到限制,钻进轨迹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由于钻具控制是形成定向钻进轨迹的基础,因此本文首先从钻具运动建模和控制出发,分析钻具运动过程的特性,提出钻具姿态控制
光学传感器依据光学原理进行测量,具有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抗电磁干扰、高速传输以及可遥测、遥控等优点。随着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规模逐年增大,中国的光学传感器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但是,我国光学传感器行业发展水平较低,核心专利和制造技术长期被国外所垄断。因此,实现光学传感器的自主可控是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和打破国外垄断的重要途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中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
稀有气体同位素是水文学中确定深层含水层地幔流体的工具。本论文应用地下水中溶解稀有气体(He,Ne,Ar,Kr,Xe),识别地热系统成因,表征幔源热叠加状态,追踪流体的来源,并评估流体的混合和迁移。广东省地处欧亚板块东南边缘,长期受到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影响,中、新生带以来,境内深大断裂带发育,伴随地壳上隆和多期次的强烈岩浆活动,为地热资源赋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惠州及潮州地
牙齿是探讨人猿超科成员起源、演化与扩散的重要信息载体之一。然而,对于部分属种,它们的牙齿存在形态相似或定量参数重叠,使牙齿分类鉴定成为古人类领域颇具挑战的任务。因此,开发更有效的鉴定指标/方法尤为必要。为了该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1、传统方法的改进;2、引入新方法。三维相对釉质厚度(three-dimensional relative enamel thickness,3DRET)是进行分类鉴
二道河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处大兴安岭中段,是目前该地区少数大型矿床之一,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将对区域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但前人在矿山开采前资料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已经与目前新发现的地质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成矿主岩体、成矿年龄、具体成矿过程等方面。同时成矿动力学背景的缺失也妨碍了成矿模式的建立及其与区域成矿事件的对比。本文基于详实的野外调研,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化学、流体包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深层勘探的热点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改造,油气成藏过程与分布规律极为复杂。受深层油气成藏过程特殊性及其复杂的动力学机理影响,深层油气成藏运聚机理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塔北隆起是塔里木盆地最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之一,含油气层位多,其中奥陶系石油储量最大,成藏问题也最复杂。本次研究通过对塔北隆起中西部三个典型地区,即于奇-艾丁-托甫台地区、哈拉哈塘地区和顺北地区下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是南海北部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是典型的“小而肥”的富油气凹陷。由于其处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结合部,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其垂向上与平面上构造差异的特点。福山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上具有西油东气、上油下气的差异分布特征,这种差异特征与福山凹陷构造差异发育密切相关。本次研究针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复杂的构造,以构造差异特征分析着手,充分利用岩芯、钻录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