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永平民族意识的演变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永平(1947-)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也如实地反映了这种意识。然而时代在变,这份情感随着作家在写作上的不断成熟,也经历了一系列转变的过程。李永平的民族意识起源于战后婆罗洲的历史语境,从“血统—文化—政治”三个维度中,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婆罗洲的种族矛盾冲突的现实图景。这是李永平少时所处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华人对汉语(汉字、中国文化)的继承成为他们保留、延续身份的有效手段。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这种传承和殖民地的教化相勾缠、相抵牾——它脱胎于殖民地教化,却作为殖民的对立面存在,这催生了李永平一种用汉字书写来与殖民教化相抗衡的偏执情绪,这是李永平民族意识产生的重要催化剂。这一历史语境背后也体现了一代华人在南洋的动荡命运。1968年,李永平经历了从婆罗洲到台湾的位移,其作品也经历了从描写婆罗洲到描写台湾的转变。在李永平眼里,台湾作为“小中国”而存在,台北是他民族情感的栖居地,他将自己的大中华民族主义情结在这里毫不避讳地表白出来,实现他对中国原乡的无限靠拢,表达的方式则是以文字为依托,将汉字“纯化”和“图腾化”,并因此写出了一部“天书”《海东青》。但是李永平却错失了表白的最佳时机,在意识形态急剧转型的台湾社会,他这种写作姿态只能是一种历史的错置,给他招致了不少批评,也导致了自己民族情感的危机,并迫使他走上了自我精神放逐之路。李永平在最近的两部作品《雨雪霏霏》和《大河尽头》中又重新书写婆罗洲题材,实现了创作的又一次转变。对于年近古稀的李永平来说,这次转型既是暮年意识下的主动选择,又是为适应台湾社会意识形态被动改变的结果。然而民族情感依然是他挥之不去的精神主心骨,他用一本《雨雪霏霏》来解释自己过去的种种表现,这部作品不啻为继《海东青》后又一本民族情感的告白书。而汉字,始终是李永平安生立命的场所,在《大河尽头》中,他用汉字描写婆罗洲的雨林,建构出了专属于自己的想象的共同体。此外,李永平的晚期作品包含了作家回顾一生,对自我“不确定”的命运的慨叹。
其他文献
图文不清晰是凹版印刷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以下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展开讨论.
<正>2016年8月19日下午,学会通导专业委员会在中海电信内江路厂址,举办VHF数据交换系统、E-Navigation,以及船舶物联网、通导技术等发展态势研讨会。来自中远海运集团、上海
在最近召开的2001年中国食糖与甜味剂国际研讨会上,提到今后若干年内中国糖业发展的调整和的技术改造,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我们这些作家今天要做的就是跟网络争夺小朋友。”近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主题研讨会上,儿童作家郑春华讲的这句话,不仅喊出了一位儿童作家的心声,同时也戳中了不少教师、家长的痛点。  近年来,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开始重视儿童阅读,儿童阅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专家认为“所有学习的基础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可见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可以说,儿童阅读是学习的基石,从小培养孩
对毛羽成因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细纱、络筒、浆纱工序减少毛羽的措施。
广州生物岛四期M2栋裙房端部为跨度8.1m的悬挑建筑,采用悬挑桁架吊挂结构体系。针对该复杂结构,进行了施工顺序分析、竖向地震下的位移分析、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施工顺序分
本文通过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概述,分析了平台的功能需求与模型建设,提出一种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基本模型,主要由云端平台、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等组成,健康管理专家通过
东南汽车在国内车界中一直扮演一个比较复杂的角色,不同于单纯的合资品牌,也不是纯粹的自主品牌,台湾中华、日本三菱、美国克莱斯勒众多合作企业的身影在其中,又身背闽台合作、中
提出了 2 2 0kV变电站旁路开关代主变开关运行时存在保护死区的问题 ,并针对各种系统运行方式介绍了几种解决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 ,该方法具有简单、可靠、实际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