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在此处》是美国青春作家盖尔福曼较新的一部作品。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她是一部沉思录。作者借故事角色的发展,意在揭露当今社会频频发生的自杀现象,揭示他们自杀前的心理困境,目的是为了引起广大社会群体的高度重视。这篇翻译实践报告总结了翻译小说第一部分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具体解决方法。翻译报告将小说前四个章节作为翻译原材料,对它们进行了翻译处理。小说中,英语长句和难句一直是译者在翻译时难啃的骨头。句子主要分三类:既长有难,长而不难,以及短句难译。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作为了翻译指导。功能对等理论也是评价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功能对等理论主要从对等的三个方面进行了译文指导,分别是信息对等,文体对等以及表达对等。通过分析研究句子的翻译,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为了达到信息对等,一些长句子选择了句分和直译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其次,对于一些短而难译的句子来讲,想要达到意境上面的对等,采用了直译省译的方法处理译文。因为很多时候短句子看起来简单译起来却难。最后,词形转换的翻译手段也在翻译时有所运用,这主要是为了达到表达地道的效果。因为中英文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导致语言表达也风格迥异。在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对长难句进行了具体分析以及翻译。翻译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启示。一方面,句子的翻译主要抓三个关键:贴近,自然和对等。除此之外,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翻译方法的适当选用也是相当重要的。报告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法,句子主干法,词形转换法,以及增译和省译法。为了译出绝佳译文,译者需要博古通今,知识渊博,还要了解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之上,选择适当翻译方法,从而以最贴近,最自然,最对等的方式传递源语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