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尽管部分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内需不足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障碍。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贸易开放不仅帮助中国经济实现30余年的高速增长,也使居民可购买的商品更加多样化,极大丰富和满足了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通过研究贸易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从而重视加强消费宏观调控,推动各区域居民消费的平衡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贸易开放对居民消费的理论传导机制。其次运用统计数据对当前中国的贸易开放和居民消费现状进行阐述,为了进一步论证贸易开放与居民消费的相互影响,选取了中国2001-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一方面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2SLS)对贸易开放度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从居民消费结构的视角,通过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分为8大类,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度对城镇居民各类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贸易开放度与居民消费率呈U型关系。东部和中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对居民消费影响也是正向,但并不显著。东部地区快速的城镇化水平显著地降低了居民消费率,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却显著提高了居民消费率。此外,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各类人均消费支出作用显著,而且不同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明显。最后从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对策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