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马拉雅中段基性透镜体的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南部聂拉木—樟木剖面出露的高喜马拉雅变质带主要由副变质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其次为伟晶岩和淡色花岗侵入体,区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我们对其中的变质基性透镜体进行详细的变质作用研究,内容包括变质矿物组合,矿物变质反应结构和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分析。基性透镜体中的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均保存了两期变质矿物组合。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保存了早期变质阶段(M1)包裹体矿物组合(Amp1+Pl1+Qtz)和晚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Grt+Amp2+Pl2+Qtz)两个阶段;斜长角闪片麻岩中石榴子石发育以斜长石+角闪石+石英为主的后成和晶矿物组合,可识别出两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早期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内部的包裹体矿物组合(Grt+Amp1+Pl1+Qtz),晚期矿物组合(M2)为“白眼圈”后成合晶组合(Amp2+ Pl2+Qtz)。温度与压力计算结果表明,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早期变质阶段(M1)温度约为829℃,压力为7.3 kbar;晚期(M2)变质温度为625℃,压力为4.3 kbar。斜长角闪片麻岩所经历的早期变质阶段(M1)温度约为776℃、压力约为10.6 kbar;晚期(M2)变质温度超过692℃,压力为7.4 kbar。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透镜体均记录了典型的顺时针P-T轨迹,表明高喜马拉雅变质带曾向北俯冲到下地壳深度,之后被抬升到地表剥蚀出露。变质基性透镜体的研究说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经历过较高温度—压力的变质作用,支持了其沿着藏南拆离系和主中央逆冲断裂系向南挤出的大地构造模型。  此类透镜体记录了类似增厚地壳到减薄地壳的转变,一方面可能是地壳深部作用机制的转变,另一方面,这种机制与喜马拉雅南坡巨大的降雨量和去顶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下扬子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相地层沉积及油气分布地区之一,发现有许多油气显示,由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和漫长的演化过程,油气成藏过程复杂,成藏机理不明确。本论文以黄桥
全省党史专题工作会议在泉州召开,是我们学习外地党史工作先进经验的好机会,也是对我市党史工作的鞭策和推动。 搞好党史工作,对于推动党的建设、服务新一轮创业具有重要的
渤海湾盆地区北部中生代地层分布、构造变形及演化特征对理解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构造变形范围及破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代盆地分析和构造解析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综合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和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强化开采措施的不断应用,地层流体场、应力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油、水井套管受力状况也越来越复杂,由此引起的破裂、
学位
在矿山岩石爆破中,由爆破引起的震动常常会造成爆源附近的地面以及地面上的一切物体产生颠簸和摇晃。当爆破震动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可以造成爆区周围建(构)筑物的破坏、露天矿边
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位于拉萨地体南缘,发育驱龙、厅宫、冲江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铜、钼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与弧环境下发育的斑岩成矿系统不同,冈底斯
地质样品的微量元素在地球的演化、成岩和成矿作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凭借着其强大的分
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和解释技术手段的限制,过去的研究中很难识别断距在5m以下的低序级微小断层,对萨南地区低序级的断层认识很少。大庆萨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大量难以识别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