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在地铁轨道检测与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深度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在车道线检测任务中的应用更是得到了车企和研究者们的热切关注和大量研究。虽然深度学习已成功应用于各大领域中,但将其应用于地铁轨道线检测与识别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车道线检测与识别与轨道线检测和识别的场景有些许不同,例如地铁行驶时所处环境比较复杂,其光照条件特别黑暗,所获取的图像噪声往往过大且轨道线易与背景图像相类似而难以从中检测与识别出轨道线的位置。传统方法为了实现轨道检测与识别的任务,会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Canny算子等方法进行边缘提取,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等算法进行曲线拟合,从而在图像中分离得到轨道线。但这些方法的效率往往过低,且性能往往取决于预处理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重点在于将有关车道线检测任务中成熟的深度学习模型经过修改之后迁移到地铁轨道线检测任务之中,从而使得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在集成轨道线检测模型之后能有效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本文讨论了3种深度学习模型,分别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微最小二次拟合端到端轨道检测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网络ERFNet和可微分最小二乘拟合模块,并使用几何损失函数提升轨道线判别准度,可直接实现轨道线参数的回归计算;二是点实例网络轨道检测模型,基于点估计和实例分割方法,并囊括多个同时训练的沙漏网络,使得模型的大小可根据目标环境的算力进行动态调整;三是超快速结构感知深度网络轨道检测模型,可通过基于全图像特征的行选择算法,使得模型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有效解决物体遮挡等问题,并使用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聚集算法,有效利用本轨道和相邻轨道的多尺度特征,还使用具备结构感知能力的损失函数,有效判别特征向量所属类别。上述3种轨道检测模型各有优劣。因此,在实际场景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如最大像素阈值和运行环境,决定选择上述何种轨道检测模型来实现轨道检测任务。本文使用在南京地铁某号线的真实场景获取的图像数据集训练模型,以此来评估模型对轨道线的检测与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轨道线检测模型均能较为有效地预测出地铁轨道线在图像中的位置。
其他文献
随着以风光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其弱惯性、波动性以及不确定性给电网的频率调节带来一定的挑战。水电与火电机组受限于自身的爬坡率限制,响应速度较慢,在未来难以满足电网的调频需求。将更优质的调频资源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具有迫切的工程意义。近年来,储能(尤其是储能电池)具备快速响应、充放灵活和精确跟踪的特性,而且发展迅速,成本逐年降低,被视为最有前景的调频资源之一。本文在综述电网调频与储能电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ADBD)作为一种能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有效手段,在诸多应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通常情况下,ADBD在每半个外施电压周期内仅产生一个电流脉冲,表现为单脉冲行为。然而,在特定条件下,ADBD在每半个外施电压周期内会产生多个电流脉冲,表现为多脉冲行为。相关研究表明,相比于稳定的单脉冲行为,这类多脉冲行为的出现通常伴随放电不稳定以及能量效率的减小,不利于实际应用。因此,掌握多脉
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与社会变革的重要见证,而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曾经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旧工厂,面临衰落、废弃、搬迁甚至拆除。这些工业空间面临更新活化,以容纳新的城市居民活动。建筑学领域的“历史工业空间去留”问题即源于此。西方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为了重振城市活力,开始对旧工业区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探索,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活化”等主题逐渐展开,在此过程中民众的
健身房身为大众运动空间,在国家健康战略与健康生活计划的大力主导下,有着强烈的刚需。但现今健身房的相关环境标准,并未基于运动状态而提出,如何让健身房同时达到鼓励运动、舒适与减少能耗是本研究的主要课题。本研究在现有商业健身房的夏季期间进行试验,选定各20名亚热带地区中等运动水平的年轻受试者在五个试验工况下(变化温度工况:ET*22、24、26℃;使用气流工况:ET*26℃大风速、ET*26℃小风速),
喷砂机作为一种气体动力输送砂粒做功的常用机械清理设备,广泛应用于石化、机械及土木等行业。喷砂机以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高速喷射到待处理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机械性能发生变化,达到机械加工的目的。喷砂机的固体砂粒通常采用硅砂,砂粒在一定压力条件下由添加砂料入口进入加压罐,在压缩空气的推动在罐内运动,众多砂粒会对壁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加压罐内表面材料疲劳断裂而形成点蚀、剥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因其主梁截面受力合理、自重小、跨越能力强、施工安装方便等特点,在大跨度桥梁领域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桥型。叠合梁斜拉桥施工工序繁多、施工控制难度较大,结构内力、线形受施工工序、施工误差的影响较大,合理的施工方案是保证施工过程安全高效,实现理想成桥状态的关键。同时,剪力钉是将叠合梁两种材料构件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关键传力构件,然而目前对剪力钉在斜拉桥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的研究较少。鉴于
东江、韩江流域覆盖了东江客家文化亚区、梅州客家文化核心区、粤中广府文化区以及粤东福佬文化核心区,有东江古驿道、韩汀梅江古驿道(简称东江-韩江古驿道)与潮惠下路古驿道三条古驿道贯穿其中,而东江-韩江古驿道在历史上与客家迁徙、潮客贸易、粤闽赣盐运之路、宗教之路息息相关,潮惠古驿道则与融合了海防文化、海洋贸易文化、潮汕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海防文化之路相关。本文从古遗址分布、古建筑分布、古墓葬分布等大数据分析
互联网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也给政府和企业管理带来挑战,敏感事件容易发酵为舆情事件,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生存与发展。而近几年房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民众维权意识増强,品牌声誉、舆论导向对其影响尤其明显。本论文希望设计一套针对房地行产行业的舆情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舆情监测及告警、政策及法规获取、舆情分析及跟踪、品牌宣传及引导、营销活动监测、竞争对手监测等。不同领域的舆情主体与特征存在较大的差距,
物联网技术在5G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并且在“十四五”规划中被列为我国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技术及政策的推动下,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国内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已超60亿。物联网设备访问计算服务实现数据分析时通常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当前物联网设备的认证主要依赖于中心化的认证服务中心,在使用认证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认证中心故障导致系统瘫痪的风险。此外,由物联
如今图像监控系统在针对人员寻找和抓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得到抓拍画面和降低画面传输延迟,边缘端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了公共安全监控研究热点。然而目前该技术在应用时存在如下不足:边缘设备运行速度慢、算法模型移植性差、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宽和安防系统服务器存储造成巨大压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一方面研究了一种改进型的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MTCNN,Multi-task convoluti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