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矿配比对烧结矿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粗钢产量的突飞猛进,国内各钢铁企业矿石来源日趋紧张,对国外矿石的进口依存度仍居高不下,为了提高高炉产量、改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钢铁企业必须使用各种不同性能和质量的矿石,从而使得烧结矿性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本论文以重钢环保搬迁后新区实际铁矿石资源配置为基础,结合企业现有实际烧结生产配料情况,重点考察了不同澳矿配比条件下烧结物料的基础特性、烧结混合料的制粒性能以及烧结矿的物理及冶金性能,并对混合料加水制粒成球及高温烧结成块过程中的相关机理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烧结矿资源的利用、改善烧结矿性能以及丰富铁矿石烧结理论具有一定的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对烧结用原燃料进行了基础特性研究,考察了各物料的化学成分、粒度及比表面分析、吸水特性以及升温过程的热量变化等,为后续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具体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针对铁矿石吸水特性,根据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建立了铁矿粉吸水宏观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水在不同铁矿粉中的传质系数。对于澳矿粉,属于典型的赤铁矿型矿石,升温过程中减重最明显,存在结晶水和易烧损物质最多;澳矿粉是容量最大,粒度分布均匀,>0.7mm的成核粒子较多, 0.2-0.7mm的粘附粒子占20%以上,对制粒成球不利;澳矿颗粒比表面积最大,颗粒孔径和孔体积也最大,属典型的多孔颗粒,易于吸水,其湿容量和吸水传质系数也最高,有利于改善制粒效率。对烧结混合料制粒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获得了具有工业指导意义的研究结果。混合料制粒研究的基本结论是:①随着加水量的增加,物料颗粒经制粒后细小颗粒逐步降低,大颗粒越来越多、尺寸越来越大。当>10mm粒级含量为50%,5~8mm粒级含量为30%,8~10mm粒级的含量为10%,其他粒级含量占10%时生料层的透气性最好。②随着制粒过程中加水量的逐渐增加,烧结料制粒后3~8mm粒级含量经历了由低到高在变低的过程,呈现出典型的倒“V”。透气性指数等其他制粒效果评价指标随着含水量变化也有同样的规律。③存在适宜含水量使得混合物料的制粒效果最佳。④烧结料制粒适宜含水量随着烧结料湿容量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铁矿石烧结研究的主要结论为:①以烧结矿物理性能转鼓强度,落下强度,抗磨指数和成品率为依据,结合其他参考标准(如烧结时间,温度等),筛选出的适用于烧结生产的11组配料方案,并进行了重现性实验;②进行了烧结矿冶金性能实验,未添加冷固球团的2#和18#配比以及添加冷固球团的30#配比,有良好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未添加冷固球团的18#的还原度最好,添加冷固球团后,30#的还原度较好;对于高温熔融滴落性能,未添加冷固球团时,18#的高温熔融滴落性能较好,添加冷固球团后,30#的高温熔融滴落性能也较好。依据烧结矿冶金性能实验及分析,筛选出18#和冷固30#为获得良好物理性能的配矿方案。③与烧结实验优选的18#和冷固30#相比,采用重钢实际生产用混合料实验室烧结获得的烧结矿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低温还原粉化指数,不足是烧结速度、还原度、高温熔融滴落性能偏小。综合分析看来,18#和冷固30#的配矿方案可以满足重钢实际生产需要。④各指标综合考虑,当澳粉加入量为55%时,烧结矿物理性能指标与成品率相对较优。⑤添加冷固球团可以提高烧结矿的物理性能,如转鼓指数,落下强度,抗磨指数等指标相对稳定或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对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有一定的改善。缺点是垂直烧结速度变慢;烧结矿还原度有所下降;对烧结矿熔融滴落性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控制冷固球团的添加量来改善烧结矿的物理强度,但是不宜配加过量。针对高温烧结过程烧结液相生成,采用Factsage软件计算了烧结液相量、理论燃烧比以及复合铁酸钙等温液相线图,考察了Al2O3和MgO对烧结矿液相生成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表明Factsage用于烧结矿理论计算是可信的,可以有效地指导烧结燃料配加量和合理配矿,以获得良好性能的烧结矿。建立了烧结料层蓄热模型。燃烧层厚度和燃烧层反应完后产生的废气热量在各层的分配对烧结过程中各单元层的热量蓄积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燃烧层厚度增加,各单元层蓄积的热量值逐渐降低,料层的蓄热量也逐渐降低;随着热量给预热层分配的增加,单元层蓄热量逐渐增加,料层的热量蓄积值也逐渐增加;通过应用模型对300mm烧结料层进行热量蓄积计算,得到料层上、中、下的蓄热量比为1∶1.08∶1.13;烧结杯实验结果得到,当料柱各层燃料配加比上、中、下层分别为5. 2 %、3. 1 %、2. 7 %时,各种烧结结果参数比较理想。论文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为:建立了铁矿石制粒过程吸水动力学模型,并得到了不同烧结物料中水的传质系数,结合单矿湿容量的测定,可以有效地指导烧结制粒过程加水量的控制,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进行了高配比澳矿条件下的烧结矿理化及冶金性能研究,研究结果对于高配比条件下的烧结生产及高炉冶炼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采用Factsage计算了烧结过程液相铁酸钙不同成分条件下的等温线图,考察了物料成分对液相生成的影响,对烧结过程工艺调控和优化烧结矿质量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文化认同是一个具有自识功能的系统,表现出文化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性机制,包括文化认同体系作为整体的结构性存在。文化自识结构是一种具有新特征的文化,体系内不同
野生动物的生境利用和活动模式体现了动物对栖息地内一切自然资源的利用规律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昼夜变化的综合适应性,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境利用和活动模式特征有助于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生存状况,是开展物种保护与栖息地恢复的基础。水鹿(Rusa Unicolor)属于偶蹄目鹿科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鹿是大型林栖有蹄类动物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由于水鹿生性机警,善奔跑,主要在晨
纤维素降解菌CY(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前期研究发现,菌株CY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和作物秸秆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为了加快田间秸秆降解还田的速度,减少土壤中和秸秆上存在的病原菌菌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以及稳定农田生态系统,本试验以纤维素降解菌CY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病原菌抑制、秸秆降解及土壤微生态方面的影响,分析菌株CY在
本文就变电站规程编写的方法做了"标准化、图形化、表格化、形象化"的探讨,对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可靠性有一定帮助。
安阳豫河永通球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降本增效,从2012年开始配加镜铁矿,通过改进设备和优化操作,在保证生产稳定的前提下,镜铁矿配比由10%升至50%,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目的:探讨便秘与内痔的内在关联影响机制。方法:对内痔患者未治疗前便秘情况观察、治疗后的便秘缓解情况观察和对随诊的未系统治疗内痔患者便秘的变化情况观察,并结合肛垫学
为掌握渭北旱塬区耕地质量等别动态变化,加强耕地质量、数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对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控进行研究。采用多因素限制条件法、网格法和
目前,发电厂设备巡检主要依靠人工巡检,该巡检方式存在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重复性高的问题,巡检机器人可以减少高危环境下巡检作业的危险,提高巡检的质量和效率。发电
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运行与运营效率低下、安全事故隐患增多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在分析有轨电车现有运行与调度控制系统的特征基础上,重点研究运行与调度体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乙烯丙烯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需求量逐年增加,低碳烯烃的传统制备工艺为石油路线的石脑油蒸汽裂解,不符合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甲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