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南部地区山丹百合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丹百合(L.pumilum DC.)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卷瓣组多年生球根植物。本文从生态标记、形态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四个方面对青海省东南部地区28个居群的山丹百合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28个居群的山丹百合各生态因子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结合生态因子的聚类分析,青海东南部山丹百合主要存在三种可能的迁徙方式,各迁徙方式内由于迁徙时间的延长又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生态居群。  (2)山丹百合的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11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9.66%,居群间的多样性大于居群内的多样性,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表型总变异的主要部分。各生态因子中以年均降水量对性状的影响最大。表型性状聚类分析表明,该地区的山丹百合可聚为4大类。形态聚类与生态因子聚类结果吻合度高达80%以上,说明青海东南部地区山丹百合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具有连续性,基本符合野外实地考察情况。  (3)POD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东南部地区12个居群山丹百合居群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333~1.000,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6615,居群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互助县扎龙口乡的遗传变异最大,乐都县引胜乡的遗传变异最小。形态学标记和同工酶标记的聚类结果吻合度为75%,两种标记的聚类结果之间相对一致。  (4)从123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引物,对28个居群山丹百合扩增,共检测出152个位点,其中147个位点是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96.71%。28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50.00%~74.34%之间,平均为61.02%,说明山丹百合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比较POPGENE32软件计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6915)和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的遗传分化结果((Hsp-Hpop)/Hsp=0.6336)发现,山丹百合在居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8个山丹百合居群可聚为4类,该结果与形态学及生化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比较,吻合度都为89.29%,各居群的聚类方式之间存在差异,但是都能在一定程度说明28个居群山丹百合的遗传多样性。
其他文献
为明确黄连木果实生长动态及内含物变化规律,以便制定合理栽培措施,提高黄连木种子产量和质量,以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 Bunge)果实及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黄连木果实生长
紫色土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土壤类型,其土质地松软,结构松散,易风化,抗蚀性较差,保水保土能力弱,是一种侵蚀型的高生产力岩性土,也是长江及其主要支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为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