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晶合金的磁致损耗比硅钢小很多,磁导率、铁损等却优于硅钢,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电感器、互感器等电学器件。本研究以安泰科技公司喷制的标准参数的由FeSiB三种元素组成的1K101带材、日本日立金属公司生产的FeSiBC带材及扬中华北电力大学智能电气研究院喷制的FeSiBCP带材为研究对象,对三种高性能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的制备、软磁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对材料的工业生产和工程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单辊法制备出了 Fe83Si2B11C1P3带材,重点分析讨论了喷带机和开料机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理,并研究了喷带机各部件坩埚、喷嘴、铜辊以及温度对带材质量、厚度产生的影响。随后,本文利用X衍射分析验证了带材的结构为非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得到了带材的热处理工艺范围。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B-H直流计、阻抗分析仪、B-H交流计,分别对三种带材进行软磁性能测试,得出以下结论:随着保温温度的增加,三种带材的矫顽力、铁损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饱和磁感应强度有效磁导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Fe78Si9B13、Fe82Si2B14P2和Fe83Si2B11P1C3均体现出Bs与磁导率较高,铁损与矫顽力较低的软磁性能优势。通过交流B-H计,得到了带材的磁滞回线,并研究了铁损与激励频率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磁光克尔显微镜观察磁畴,建立了软磁性能与表面磁畴微观结构的相关性。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对弯曲后材料的断口进行形貌分析,断口侧面发现了剪切带的存在,断口表面有纹状花样出现,得到了在三种带材的断口表面均发生了韧性到脆性转变的过程的结论。在一定温度下退火,带材会表现出韧脆转变现象,最后体现出脆性,具体原因可以用结构驰豫对合金内部自由体积的作用规律加以解释。通过弯曲手段,非晶带材剪切带的产生提高了带材的塑性变形能力,可知带材弯曲成铁芯的过程中塑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