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结构测量、形成机制及作用效果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ngy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下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此情境下,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成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创新实践过程中,已有的资源存量往往不能满足所有的创新需求,当企业无法采纳全部创新想法就会导致某些想法无法通过正式途径实现,如果员工坚信自己的创意会给企业创造价值,那么可能迫使员工转而通过非正式途径实现。这种无视上级命令、私自践行创新想法的行为,被称为越轨创新行为(Bootleg Innovation),即个体避免或无视上级否决,坚信自己的创意会给企业创造价值,并通过非正式途径继续深耕的行为。该行为可能为企业创造颠覆性的产品,引领行业未来,推动时代发展。由于越轨创新行为的价值性,学术界对越轨创新行为份外关注,并相继产生一些研究成果:(1)关于越轨创新行为的测量。从管理者知晓前或知晓后分别进行测量;(2)关于越轨创新行为的形成。基于西方管理理论,从个体特质、领导方式和组织环境等因素来探究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形成;(3)关于越轨创新行为的结果。持正向观学者认为越轨创新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提升个体创新绩效,同时,持负向观学者认为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组织均是有害的,并没有形成统一观点。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研究较少从动态视角测量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现有关于越轨创新行为的测量多是一种静态的视角,研究多以管理者是否知晓为分界点,只探究知晓前或者知晓后的某一种情境下的越轨创新行为,且以往关于越轨创新行为结构的研究大多基于西方理论与文化,难以嵌入于中国文化背景中。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典型的文化特征,所以只有从儒家文化出发,才能厘清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内涵与结构。因此现有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测量是不完整的,不利于学界对越轨创新行为准确理解,难以为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管理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2)现有研究较少从中国本土理论与越轨创新行为进行有效整合。虽然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形成机制研究颇多,但却缺乏对华人文化情境差序格局的思考。因为无论是个体因素、领导因素还是组织因素,都无法忽视本土情境的影响,“差序格局”作为中国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基本特征,只有从差序格局的角度出发,才能厘清中国社会及企业的互动关系,以及个体在其中的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尤其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领导方式,如差序式领导,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产生缺乏深入的探索。因此,只有将差序格局置于对管理方式的研究,结合“关系导向”和“权威导向”来探究激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因素,才能有效解码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3)现有研究较少探讨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果。越轨创新行为是一种持续创新的过程,既是一种工作资源,又是一种工作要求,所以越轨创新行为既能带来积极结果,同时也能带来消极结果。只有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出发,才能厘清员工越轨创新行为过程所引发的双刃剑结果。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理论认为,“激励过程”和“疲劳过程”会同时存在于组织中,这就意味着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不能片面的将其视为积极或消极的现象,而应该结合其暗含的资源和要求内涵探讨其并行存在的双刃剑效应。唯有突破越轨创新行为作用效果正负悖论之争的理论囿限,才能为“扬长避短”提供管理意见;(4)现有研究较少从中国本土案例,诠释并验证越轨创新行为理论。本研究所聚焦的越轨创新行为,是起源于国外组织情境的构念,缺乏在本土化案例中的系统研究,在中国情境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产生结果与西方国家的员工是存在差异。管理者只有掌握、了解越轨创新行为理论在中国组织情境的具体表现,才能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本研究将引入中国本土案例,能够有效实现越轨创新行为这一概念在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增强研究的说服力和解释力,为员工的越轨创新行为提供管理意见。基于此,本研究将开展包括3个实证研究和1个案例研究共4个子研究:研究1从创新过程视角与儒家文化全面阐述了越轨创新行为的结构与维度,并修订了测量量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暗度陈仓”和“君命不受”两个维度,通过半结构访谈、内容分析法及实证分析等方法,形成了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7题项测量量表;研究2基于差序格局等理论,提出了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形成机制模型,并探究差序式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以及心理特权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与认知冲突的调节作用;研究3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提出了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作用效果模型,并探究越轨创新行为产生个体创新绩效和离职倾向两种不同结果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整合和工作负担分别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与独立型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研究4采用案例验证的方式,对实证部分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量表、形成机制与作用效果模型进行验证。探究了搜狗浏览器研发案例的越轨创新行为结构维度、形成机制与作用效果在中国组织内的具体表现,通过内容分析法与因果图分析法的方式,验证了研究1、研究2和研究3的模型。通过上述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越轨创新行为是一个具有二维结构的多维度变量。中国情境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量表结构包含两个维度,即暗度陈仓和君命不受;(2)识别出差序式领导作用于越轨创新行为的特殊路径及条件因素。发现了差序式领导通过心理特权作用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特殊路径,与认知冲突是心理特权产生越轨创新行为的条件因素;(3)识别出越轨创新行为积极效果的特殊路径及条件因素。发现了越轨创新行为通过知识整合作用于个体创新绩效的特殊路径,与独立型自我建构是促进越轨创新行为积极效果的条件因素;(4)识别出越轨创新行为消极效果的特殊路径及条件因素。发现了越轨创新行为通过工作负担作用于离职倾向的特殊路径,与独立型自我建构是缓解越轨创新行为消极效果的条件因素;(5)发现了越轨创新行为理论在中国组织情境的具体表现。在中国情境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与产生结果与西方国家员工是存在差异的。本研究的理论贡献有:(1)厘清了越轨创新行为概念、内涵、维度并修订了越轨创新行为量表,深化对越轨创新行为理论理解,并以此为管理学界更好地认知与管理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基于差序格局理论,揭示了越轨创新行为形成机制,丰富了越轨创新行为理论研究,拓展了差序格局理论的应用范围;(3)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明确了越轨创新行为的作用效果和边界条件,丰富了越轨创新行为理论研究,拓展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应用范围;(4)基于搜狗浏览器研发案例,诠释并验证中国情境下越轨创新行为理论,丰富越轨创新行为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现实生活中,哭声是婴儿与外界交流主要途径,婴儿通过哭声向外界传达需求,婴儿照料者则需根据婴儿的哭声来满足其需求。现阶段对婴儿哭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婴儿哭声的分类,检测
美国教育界在对传统测验方式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学生评价观——表现性评价。文章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含义,论证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意义,并详细说明了实施表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升级,从大量的肉食消费逐渐向更健康的饮食习惯进化。冷冻水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水产品市场一直以来处在经济低洼地的状态,这也给更多的企业留下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小微企业。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国外的经济环境,分析了 A小微企业当前所处的困境。国际市场上,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全球整个经济市场一直没有恢复活力。国内市场受国际金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将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和大方向,而交通运输业作为承载国民经济命脉的主力,其供给侧改革将会受到强烈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供给侧改
休闲逐步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休闲产业的相关研究也持续升温。为探讨休闲产业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对休闲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型工程结构能否正常工作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变是工程结构安全评估的重要参数,对其进行长期的实时检测和评价十分重要。相比于传统的电子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由于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结构小巧,复用性强及传输容量大等优点脱颖而出,其中,马赫-曾德尔干涉型的光纤传感器因其结构更加紧凑,性价比高等优点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Mach-Zehnder
<正> 欧战华侨纪念职业学校拨定膠济路线坊子地方兵房为校舍.前由原发起人委托本社代为规划.会公推黄伯樵.杨(?)玉两君前往调查实况.近复由主任黄任之君重偕黄君赴坊子勘视.
期刊
套期保值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功能。但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复杂性和投机性等特点,使其具有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并存的天然属性。使用不当,贸然参与或过度投机则很有可
汗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体液,其中包含有丰富的代谢产物、蛋白质、激素和电解质等生物标志物,它们的浓度提供了有关人体生理状态以及相关疾病的重要信息。例如,汗液中的p H值可
<正>2015年12月上旬,浙江省评协邀请了坤元、浙江天源、浙江中企华、浙江中联耀信、浙江武林等在杭资产评估机构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浙江省评协副秘书长蒋文军主持会议。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