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以社会心理学为视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TRE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外,法院调解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国内,对于法院调解的研究伴随着司法的改革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中国的学术界还没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设计具体的调解制度的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看,中国现行法院调解的制度设计与调解赖以生存的当事人心理相背离:调解与其启动程序相背离、庭审程序强化了当事人对抗心理、缺失从心理上促进调解的程序、调解人员不能满足其角色需要、调解场域与调解相背离.重构中国法院调解制度,应当分离调解与审判,成立调解委员会,调解场域的客厅化,降低调解结案的案件受理费,设立强制和申请的调解启动程序、指导当事人选择合作的程序、证据交换程序和调解方案秘密陈述等程序,使其契合当事人心理,具有对抗消解和合意引导机制.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采用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对比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让与担保制度的发展,从而对中国立法对让与担保的态度提出建议.首先阐述了让与担保的基本概况,指出让与担保的制度起源
该文以大众传媒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对青年政治社会化产生影响的大众传媒在改革开放之后所发生的巨变.作者从大众传媒的形态变化、运作变化以及传受关系三个方面对传媒的巨
该文旨在通过对辩诉交易历史的、全面的考察,分析其利弊,提出借鉴辩诉交易制度、建构刑事诉讼协商程序的设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辨诉交易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
水库蓄水勘察主要涉及水库的渗漏问题。岩溶地区水库渗漏主要通过风化裂隙和各种岩溶通道,对水库的蓄水构成了威胁。该文介绍了云南某拟建水库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岩溶进行
民事诉讼本应是当事人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后-道防线,体现着法律对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追求。但近年来,随着经济与法制的发展,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同
定罪论,是犯罪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其重要性是:(一)定罪是伴随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而运作的。犯罪概念解决了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解决犯罪是怎样成立的,但必须经过定罪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