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铜钼矿的新型抑制剂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y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钼分离一直以来就是矿物加工领域的难题,是制约铜钼共生资源开发的较大障碍,因而成为选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江西某难选铜钼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以期研发出铜钼分离的新型高效抑制剂,从而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某些参考。实际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铜钼共生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和辉钼矿,铜、钼品位分别为0.844%和0.234%,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云母等硅酸盐矿物。因辉钼矿赋存状态复杂,或吸附于其它矿物表面,或被其它矿物包裹,或星散分布于脉石矿物中,从而难以单体解离,加之辉钼矿硬度较低,磨矿控制困难,是导致该铜钼矿难以分离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际铜钼矿混合浮选试验研究,确定了铜钼混合浮选试验最佳条件参数: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0%,捕收剂煤油和丁基黄药的用量分别为150g/t和50g/t,石灰及水玻璃的用量分别为500g/t和1200g/t;通过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确定铜钼粗选分离的最佳条件参数为煤油用量100g/t,脉石矿物抑制剂水玻璃用量为100g/t,黄铜矿抑制剂FSL用量为200g/t,起泡剂用量为20g/t,矿浆浓度为30%,浮选时间为6min,铜钼混合精矿先选后磨;通过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黄铜矿抑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可知,各抑制剂对黄铜矿抑制能力的相对大小顺序为FSL>硫化钠>巯基乙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并且将FSL成功应用于实际浮选工艺流程,实现了铜钼有效分离。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通过黄铜矿和辉钼矿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了相关药剂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和煤油分别为黄铜矿、辉钼矿的优势捕收剂,且捕收性能较强;同时,不同抑制剂体系下黄铜矿、辉钼矿浮选行为的研究证明新型抑制剂FSL对黄铜矿具有较高的抑制选择性,人工混合矿模拟试验结果同样也证明抑制剂FSL对铜钼能够进行有效分离,与实际铜钼矿的浮选试验结果相吻合。FSL作用机理分析:通过借助吸附量和接触角测试仪对新型抑制剂FSL与矿物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抑制剂FSL可与黄铜矿表面发生作用而使其受到抑制,但FSL基本不对辉钼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受抑制剂FSL作用后的黄铜矿因亲水性增强而难以被捕收剂丁基黄药继续捕收,且受丁基黄药作用后的黄铜矿对FSL的消耗量将明显增加,表明抑制剂FSL通过与黄铜矿表面发生了某种特殊作用而使其受到了选择性抑制。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的终极目标,教师不仅仅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中国古代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知识,教师用核心素养为指
矸石直接充填可以实现煤矸石不升井、不转移、不上山减少矸石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从而达到“以矸换煤”的绿色开采思想,矸石充填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控制覆岩运动,如何准确的监测
本文以目前神华乌海能源苏海图煤矿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掘进过程中出现粉尘高、工作环境差、掘进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后,从根本上解决苏海图煤矿综
煤层间距离的不同,开采时相互的影响也随之有很大不同。当层间距离较大时,开采时两煤层之间的影响小,有时可以忽略,其矿压规律、支护条件与单层开采时基本相同。随着层间距离的减
天马山硫金矿有着几十年的开采历史,资源日渐枯竭,由于历史遗留原因,-215m中段以上有约100万m3空区未充填,严重影响着矿区的生产安全。为在-255m中段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充分
低透气性高瓦斯矿井中如何增加煤层透气性的技术研究,目前是瓦斯抽放技术研究领域中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瓦斯抽放技术研究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
煤岩受力损伤破坏是引发矿山灾害的根本原因,张、剪破坏形式是煤岩损伤破坏的常见形式。因此,研究煤岩张、剪破坏形式下的红外辐射响应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到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对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岩张、剪破坏形式下的最高(最低)红外辐射温度、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以及红外热像的变化特征。
学位
我国研究部门和厂家在应用国外先进的插秧机构方面,只是单纯的测绘和仿制,由于旋转式插秧机构是采用非圆齿轮系传动,它的瞬时传动比影响到插秧机构秧针的运动轨迹,所以,采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