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 研究根治性膀胱全切加正位可控N形回肠膀胱术后的患者的膀胱功能以及进行尿动力学测定,阐明该术式的尿动力特点和临床效果。 2、方法 我们对1999年8月~2003年8月期间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正位可控N形回肠代膀胱术的26例男性患者的尿动力特点和症状进行了调查,于膀胱重建术后平均11个月(从术后3个月到24个月),利用尿动力仪进行新膀胱压力、容积、尿道压和尿流率等测定,观察贮尿囊的容量、内压及输出道的各种参数。同时调查患者的控尿情况和总体满意程度。 3、结果 研究证实新膀胱充盈期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在大多数膀胱容量不超过400毫升时其膀胱的基本压力不大于15厘米水柱,膀胱完全充盈时其平均压力为22.4厘米水柱。在充盈性膀胱测压的过程中可见相应的膀胱收缩。在膀胱较大容量和较小的容量时,膀胱的平均收缩压力不大于40厘米水柱。26例患者的平均残余尿为42毫升,其中有3例残余尿超过150毫升(平均为176毫升),剩余23例患者的平均残余尿为37毫升(0到120毫升)。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为71厘米水柱(32到140厘米水柱),平均功能性尿道长度为3.5厘米(1.4到5.7厘米)。平均每次排尿量为310毫升(170到440毫升),平均排尿间隔时间为189分钟(115到340分钟),每日的平均尿量为2456毫升。26例患者有24例(92.3%)白天完全可控,17例(65.4%)夜间可控。在这17例患者中有15例(88.2%)夜间由闹表叫醒,至少平均起床排尿2次以保持内裤干燥。与白天可控的患者相比,白天发生尿失禁患者新膀胱在较大容量时,其顺应性减低(P<0.05),但两第一章中文摘要组患者的最大尿道闭合压和相应收缩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夜间可控与不可控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没有明显差别。相对于有良好排空能力的患者而言,排空能力不良的患者(定义为残余尿超过150毫升)其膀肤顺应性增加。所有患者通过Va!sal va动作进行排尿并获良好的排尿峰值(平均为1 9.6毫升每秒)。通过与患者的而谈和调查问卷显示新膀肤控尿功能于术后平均4.5个月达到稳定。4、结论 正位可控N形回肠膀肤术建立新膀肤所需肠管短,尿动力学分析证实贮尿囊容量较大、压力低、可控性好,是原位膀胧重建的良好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