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莉是现实主义者,从早期的“过日子”小说到后期的再现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都市社会,其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就在不断的创新,创作风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早期的作品(1987年之前)风格清新俊逸,1987年之后注重写实,1994年又由“新写实”走向“都市传奇”。然而,无论如何变化,采取客观冷静观察生活的态度,要人直面现实,按照现实生活的法则去规约自己的行为,是池莉小说创作中永远不变的情结。“在我的作品里头,有一根脊梁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于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关注与表达。说得更加具体一点,就是关注与表达中国人的个体生命,这将是我永远不变的情怀与追求。”①正是由于这种明确的主体意识及对其的坚持,使池莉的小说体现出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读者受到启发,有所得,感到池莉的作品有认真阅读和研究的价值。 在池莉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其创作风格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然而,关注世俗生活的内核、平民化的中性写作的姿态并未改变,这种始终如一的情怀与追求与作者的人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池莉的创作风格出发,将池莉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重点探讨池莉由“新写实”到“都市传奇”阶段其题材、主题及叙事风格的变化,阐释其独特的平民化的“中性写作”特色,并分析其作品中充斥的孤独感,力图在其变动的风格中考察其不变的因素。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括的介绍了池莉的早期创作及其与“新写实”小说的内在联系,重点分析了池莉由“新写实”到“都市传奇”阶段其创作风格转变的原因和特点。第二部分主要通过与张洁、陈染两位女作家的比较,阐述了池莉独特的平民化的“中性写作”特色,即客观公允的不偏不倚的写作和超越了单纯的女性性别经验的作为普泛意义上的人的写作。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池莉的小说创作与作家孤独的人生体验的密切联系,并分析了池莉作品中人物的无可诉说的孤独感。本文的结尾处对池莉的小说创作风格进行总结,即池莉三个阶段风格的变化“都是技术改变,不是内核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