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能够对特定的mRNA序列进行降解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在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RNA本身具有的易降解、不易穿过细胞膜等特点,为RNAi的临床应用制造了很大的阻碍。新型基因载体能够提高RNA的递送效率,但其生物相容性、RNA释放以及对RNAi效率的影响需要更加深入的评估。生物相容性是评价非病毒载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个指标,载体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不仅反映了免疫系统对载体的应答情况,也是衡量载体是否对人体组织损伤程度的一个指标。本文以不同N/P比(1:2、1:1、2:1、5:1和10:1)使LHRH-TAT-壳聚糖(LHRH-TAT-chitosan,TLC)以及未进行任何修饰的低分子量壳聚糖(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LMWC)包裹siRNA后形成TLC/siRNA纳米复合体。与未进行任何修饰的壳聚糖相比,TLC具有更好的siRNA结合能力。以不同N/P(10:1、20:1)与siRNA形成纳米复合体后,其粒径分布于90-150 nm,zeta电位稳定在+2.7-+19.3 mV。体内与体外的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证明,相比LWMC/siRNA复合物而言,含200 nmol/L siRNA的TLC/siRNA纳米复合物在24 h内未引起上述细胞因子的明显释放,TLC/siRNA纳米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摄入量更高,但两者均未对吞噬活性和细胞因子生成产生明显影响。因此,TLC无明显免疫毒性,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siRNA载体。研究人员曾经利用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e,TPP)对壳聚糖、PEG等载体进行改性,从而提高了载体的药物运送效率。本文利用化学交联的方式,将TPP与LHTH-MPGΔNLS载体的氨基酸相连接,制成新型TPP-LHRH-MPG ΔNLS载体,并包裹AFP-siRNA。与未进行TPP修饰的LHRH-MPGΔNLS/APF-siRNA纳米复合体相比,TPP-LHRH-MPGΔNLS/APF-siRNA纳米复合体的zeta电位变高,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实验中,TPP-LHRH-MPGΔNLS/APF-siRNA纳米复合体于转染后48 h开始对HepG2,Bel7402两种肝癌细胞的成活率有明显影响,而TPP-LHRH-MPGΔNLS/APF-siRNA纳米复合体作用下的肝癌细胞的成活率略低于未修饰TPP的纳米复合体。RT-PCR对AFP基因的抑制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相对Bel7402细胞,TPP-LHRH-MPGΔNLS/APF-siRNA纳米复合体对HepG2细胞的作用不强,且TPP的连接会影响载体的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