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加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造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受水区地沿线城市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线南水北调工程从湖北的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全长1267km,干线加沿线配套工程总投资约5000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工程规模大、输水距离长、运行管理复杂。该工程已于2014年12月正式通水。如何管理好工程使其持久发挥最佳效益是一个当前必须尽快研究解决的问题。 如何根据工程和沿线受水区的实际,合理地确定供水价格,是南水北调工程是否能够持久发挥最佳效益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水资源的利用具有公益性,因此往往造成水利工程供水的价格过低,不仅造成供水难以正常运行,而且不利于节约用水。 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河北省邢台市为例,分析测算该受水区合理的供水水价,以此探讨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跨流域调水的水价形成机制、定价原则、实施步骤与办法等。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水价体制、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简介受水区自然经济状况、水资源供求现状、水价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论述水价制定的原则、方法,介绍了水价定价模型、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部分供水成本的分析与计算。 第五部分结合两部制水价的定价原则,计算两部制水价的基本水价、计量水价与基本水量、测算不同用水户各类水价。 第六部分不同用水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分析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