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中学生长期生活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思想中所沉积的固有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是根深蒂固的,这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课堂上教师从始至终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记笔记、储存课本知识,几乎没有机会提出问题、表达思想,既使有想法,大多数学生也是很难在课堂上开口询问。一堂课下来,教师疲惫不堪,学生反映乏味。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而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必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带入一个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气氛之中。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最后,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对英语失去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是为学生以后进行高中,大学甚至更高级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一环。而初中英语教学的时间、场所大多集中在课堂上,只有把课堂教学组织好,才能使学生打好基础,准确、牢固、迅速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本文试图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师的教学组织策略的调查和分析,结合自己多年初中英语的教学经验,探讨开展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研究,并试图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组织策略运用中的不足,从而更能促进课堂的师生有效互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对本校部分初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后,了解到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因素包括学生氛围,多媒体教具,教师本身经验,教学步骤等。英语课堂教学组织策略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它的实施则是教师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过程。教师所设计的英语课堂活动是否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顺利实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所设计活动的灵活运用和调整,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运用与理解。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多媒体,教学步骤等诸方面的变化,随之进行相应的课堂调整。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反映了教师掌控整个课堂诸方面因素的能力。总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作为教师自我评估和职业进步的基础,从而有助于提高英语师资的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