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数千年来我国人民以它来强健体魄,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培育精神,扬我国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融汇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中医学、美学、兵法学、养生学等多种文化思想和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精深的养生、健身理法,成为我国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健身项目之一。1995 年 6 月 20 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批准和颁布,为武术成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选取了全国六省七个市和一个直辖市部分城镇居民 575 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武术在我国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发展现状、作用及优势,目的是为了解武术在我国城镇居民全民健身中的现状,影响武术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中开展的主、客观因素,探讨武术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中开展的必要性。在对我国城镇居民参与武术健身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对武术健身的了解程度整体不高;城镇居民参与武术健身的态度和认识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从年龄性别角度分析,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且女性多于男性,学历高者多于学历低者;现阶段,中老年人是武术健身的主要参与者与发动者,武术人口随经济的增长而增加,争取中青年人参与武术健身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城镇居民参与武术健身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太极拳、木兰拳、气功三大类,项目的选择随性别年龄层次的不同而各异;通过对城镇居民参与武术健身的时间、场所、频率的调查显示,健身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晚饭后和节假日,随着双休日及“五一”、“十一”长假的实行,人们闲暇时间增多,使居民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武术健身,利用晚饭后锻炼是近几年兴起的,符合“生物节律”规律,空气污染小,应该宣传、推广;因场所少,健身人口多,目前城镇居民主要在住宅周围、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武术健身,为城镇居民提供较为广阔、实用的健身场所,有利于武术健身的推广与普及。武术健身效果与每周参与武术健身的频率有关,还与健身的内容及运动方式有关。此外,我国城镇居民武术消费处于较低水平,通过正确引导,科学健康的武术消费观正在逐步形成。认清影响城镇居民参与武术健身的原因所在,寻求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提高城镇居民参与武术健身的积极性。笔者对武术在城镇居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和优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1<WP=5>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作用主要表现在:武术健身具有壮内强外的作用,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运动形式,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武术自然与艺术的交融审美作用,给人以美的欣赏、美的享受,给人以一种奋发向上、奋发图强的启迪;武术修身养德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城镇居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武术是我国人民进行健身锻炼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之一,符合我国人民的健身文化观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发展等优势。根据武术在我国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现状、作用及优势,就加快武术在我国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推广与普及提出了相应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 21 世纪武术在我国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发展前景,提出:武术健身应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发展战略为前提,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向科学化、综合创新、俱乐部制、法制化、信息传播网络化方向发展。前景的提出,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可靠的、客观的依据和决策参考,对武术在我国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