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筛选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ats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选用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球根白丝膜菌(Leucocortinarius bulbiger)、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一年生油松幼苗进行人工菌根合成研究,目的是了解这些菌种与油松的共生情况,从而筛选出油松与真菌的最佳菌树组合,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在纯培养条件下,浅黄根须腹菌、乳牛肝菌、厚环乳牛肝菌均适合在MMN平板培养基中适合生长,而球根白丝膜菌适合在PACH平板培养基上生长。(2)浅黄根须腹菌、球根白丝膜菌与油松均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二叉状菌根或棒状菌根,二叉状菌根分别占90%和70%,棒状分别占10%和30%。形成菌根后菌根表面外延菌丝明显,浅黄根须腹菌与油松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粗壮,索状,较长;球根白丝膜菌与油松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棉絮状,单个菌丝较细,非索状,菌丝比及前者短,两种真菌形成的菌根的外延菌丝很容易辨别;而乳牛肝菌与油松形成的菌根为二叉状居多,表面菌套不明显,几乎看不到外延菌丝,菌根感染率也不超过20%;而厚环乳牛肝菌没有与油松形成菌根。(3)试验表明:在接种的四种外生菌根真菌中,球根白丝膜菌、浅黄根须腹菌、乳牛肝菌与油松形成菌根后对油松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接种厚环乳牛肝菌的油松生长明显低于前三种处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适应性栽培试验,对27种紫花苜蓿,25种木本科牧草,9种叶菜类牧草和3种其他豆科牧草进行了研究,选取物候期、刈割次数、刈割高度、间隙数、鲜干草产量、主枝枝条数、15cm样段分枝数、叶片数、再生速度、秋眠高度、返青性能等项目为指标,筛选出:保丰,爱菲尼特,甘农3号,德福等4种适于辽西北风沙草原区栽培的紫花苜蓿;老芒麦、大赖草2种禾本科牧草;俄罗斯饲料菜1种叶菜类牧草;草木樨1种其他豆科类牧草
城市是现代人类活动的主要聚集地,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工业革命以来,城市数量急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到2025年,将有6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因
毛竹是竹类植物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也在安徽省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安徽冬秋季节性干旱气候对毛竹生长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毛竹的干旱问题日益突出。植物HD-ZipⅠ蛋白是
毛竹在我国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竹种,具有速生丰产、用途广泛、再生能力强、经济价值高和可持续更新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毛竹林面积386.83万ha,约占竹林面积的70%,
本文以冀北山区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进行调查,灌木层物种包括大果榆、红瑞木、胡枝子、忍冬、绣线菊、悬钩子、照山白;草本层物种主要有细叶苔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