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臭氧污染对树木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ahu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地面臭氧(O3)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对植物生长造成了影响,同时对植物叶片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损害,本文通过对开顶式O3熏气室处理18种亚热带常见树种叶片进行组织结构观测,利用莱卡DM2500观察受害叶片的组织结构,LAS V4.5 (Leica Application)软件照相并测量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总厚度5个指标,计算出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SPSS19.0处理数据。分析了有O3伤害症状叶片和无O3伤害症状叶片的组织结构之间的差异以及树木叶片抗地面O3污染的能力,进一步探索了地面O3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植物受到O3伤害后其叶片表现出如下的可见症状及症状变化趋势:大部分植物叶片均有褪绿的现象,并且是由叶缘叶尖逐渐向内扩散,在细叶脉间偶尔会有斑点或斑块,均匀或不均匀的分布,褐色、黄色、黑色斑点斑块,叶背面偶有轻微褪绿现象,在叶脉上没有表现出伤害症状;(2)在O3污染的环境条件下,叶片上虽没有表现出O3伤害症状,但是试验证明叶片的组织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18种植物受O3伤害后有症状与无症状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两者的厚度变化情况一致,其中厚度显著增加的约为39%,叶片厚度变化情况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的变化情况保持一致,O3对同一叶片内各组织的伤害程度有的对栅栏组织伤害程度大于海绵组织(如海州常山、柔毛泡花树等),有的海绵组织的伤害程度大于栅栏组织(如七叶树、粉团等);(3)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显微结构发现,有O3伤害症状与无O3伤害症状叶片的维管束组织均没有被破坏,无O3伤害症状叶片内的全部叶绿体、细胞核仍然保持完整,但是有O3伤害症状叶片内部分叶绿体、细胞核出现解体现象;(4)具有抗O3能力的有5种,即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升高有5种树木;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降低和不变的有13种。(5)在O3熏蒸室内熏蒸宜昌楠叶片结果显示:标准空气与当地空气处理过的无症状的叶片结构进行比较,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下表皮厚度均极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7.57%、14.19%、9.44%、22.42%,上表皮厚度极显著降低了58.23%;当地空气处理过的有症状与无症状叶片进行比较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厚度均极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7.97%、25.02%,上、下表皮变化不显著。45nmol·mol-1的O3浓度与当地空气有、无症状叶片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较,比值均增加,但是在当地空气处理的情况下叶片有无症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下降。
其他文献
水电站厂房的建设、施工工作一直作为水电厂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来对待,因为水电站厂房建设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后工作中水电站的运行情况,可操作情况,水电站厂房设计得合不合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挑战,催生了以“蚁族”、“校漂族”为典型代表的大学毕业生“族化”生存现象,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让在校大学生提前了
作为一个学校宣传的重要阵地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校报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职业院校受多重因素影响,其校报发展面临不少困境与挑战,这势必
MicroRNAs(mi RNAs)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短的(~22个核苷酸的长度)单链非编码RNA(ncRNA),存在于动物、植物等真核生物以及某些病毒中,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衰老及代
在激光透射焊接理论的基础上,对聚碳酸酯(PC)的激光透射焊接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Ansys的APDL语言构建了基于体热源的三维瞬态有限元模型,采用该模型对PC的激光透射焊接温度场
近年来,随着大学城、职教园建设的兴起,图书馆建设也成为热点,文章就新图书馆建设,从建筑规范、规模、功能布局逐一进行了阐述。
随着NOx排放量的与日俱增,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且近年来国家对NOx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在传统的V2O5-WO3(MoO3)/TiO2催化剂不能满足烟气低温排放的情况下,寻求低温、高效、绿色
目的分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采用
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法研制了一种海洋工程用钢Q460E配套焊材超低氢高韧性CJ557HG焊条。焊条的工艺性能、力学性能及抗裂性测试表明,设计的焊条具有良好全位置操作工艺性能、力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会诱发一系列环境与健康问题,其处理已经迫在眉睫,而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是其中危害更大、更难处理的一类污染物。在众多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