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ngsh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造林和恢复提高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已被广泛地认为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有效的措施。原始林及其砍伐后通过不同恢复措施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改变树种组成和结构、细根特性、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会影响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进而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碳氮收支和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对原始林及其砍伐后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及其调控因素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楚。川西亚高山林区原始林历史上经历了大规模的砍伐,随后进行了不同措施的恢复(天然、人工+天然和人工)。以往对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的研究往往只是针对于其中一个方面,或其中特定的森林类型,尚缺乏对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的系统分析。本研究选择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粗枝云杉为人工栽植,后经天然更新)、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等4种亚高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土钻法、气压分离过程技术、原位埋管培养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细根动态、土壤碳氮转化关键过程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揭示不同森林类型对生态系统碳氮固持及土壤碳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川西亚高山森林的恢复、保护以及区域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评价提供科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差异明显。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11.18、252.31、363.07和239.06 t C hm-2;氮储量分别为16.44、12.11、15.48和8.92 t N hm-2。恢复林分与原始林碳储量在土壤—植被间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岷江冷杉原始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以植被层(67.98%)为主,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则以土壤层(分别为69.87%、76.20%和72.12%)为主;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氮储量均以土壤层(76.80%?92.58%)为主。植物残体碳氮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4.40?9.83%和2.94?7.08%,林下植被所占比例最小。岷江冷杉原始林植被部分具有较高的碳储量。3种恢复林分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且地上/地下碳储量比较低,表明其碳汇潜力尤其表现在地上部分。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粗枝云杉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较高。(2)森林类型影响了细根生物量、生产量和周转。0?3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以粗枝云杉人工林最高,死细根生物量以岷江冷杉原始林最高,这两个指标均以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最低。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细根生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分,而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细根周转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分。细根生物量和生产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细根生物量和生产量在0?10 cm土层以粗枝云杉人工林最高;而在20?30 cm土层,林型间差异不显著。在3种恢复森林类型间,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和生产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但相关性在20?30 cm土层中不显著。细根周转总体呈现混交林大于纯林的趋势。(3)森林类型对土壤净氨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的影响不同。林型对土壤净氨化速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净硝化速率的影响不显著。净累积氨化氮含量以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最高(11.40 g kg-1),以粗枝云杉人工林最低(4.79 g kg-1);净累积硝化氮含量介于17.75-27.98 g kg-1,在林型间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净氨化速率在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和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中为负值。净氨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呈现了不同的季节动态,净氨化速率在研究末期较高,而净硝化速率在研究中期较高。土壤净氨化速率动态主要受土壤NH4+、全氮、温度和微生物PLFAs含量的影响,而土壤净硝化速率动态则主要受温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真菌/细菌比,G+/G-比)的影响。(4)平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和总硝化速率分别以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较高,均以岷江冷杉原始林较低。土壤异养呼吸和总硝化速率在生长季内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呈以7月份最高的单峰趋势,并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土壤温度是调控土壤异养呼吸和总硝化速率季节动态的主要因子。土壤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介于2.59?4.71,以岷江冷杉原始林最高,表明高海拔的岷江冷杉原始林可能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林型间土壤异养呼吸和总硝化速率主要受凋落物量、p H和有机质的影响。不同林型间土壤异养呼吸和总硝化速率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存在耦合关系。(5)4种森林类型土壤均表现为CO2和N2O的源,CH4的汇。不同森林类型影响了温室气体通量。与岷江冷杉原始林相比,3种恢复森林类型土壤CO2排放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N2O排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岷江冷杉原始林土壤平均CO2排放速率为230.69mg m-2 h-1,分别比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低67.66、77.11和53.76 mg m-2 h-1。岷江冷杉原始林土壤平均N2O排放速率为2.67μg m-2h-1,分别比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高0.07、0.16和0.55μg m-2 h-1。4种森林类型土壤平均CH4吸收速率以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最高,粗枝云杉人工林最低。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以研究中期较高,而CH4吸收通量则在研究中期呈下降的趋势,且主要受土壤温度的调控。土壤CO2通量与SOC、NH4+、G+和G+/G-显著相关,CH4通量与NO3-和微生物群落特征(除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PLFAs)的影响,所选择的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与N2O通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综合以上结果,不同恢复措施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低于岷江冷杉原始林,表明3种恢复森林类型具有较大的碳氮固持潜力。3种恢复森林类型中,生态系统碳氮固持量以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最高,表明了其较快的碳氮固持速率。在细根周转和基础物质循环方面,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具有较高的细根生产量和周转速率,以及较快的物质循环过程,从而可能更有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因此,天然更新是该区较优的森林恢复方式。
其他文献
学位
高等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就是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在中药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的管理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药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探讨了"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目标与具体的改革路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们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对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开展武术特色体育项目有利于将武术文化和幼儿教育的内容相结合,丰富幼儿的日常学习内容。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武术特色体育项目教学的效率。
目前,船舶建造的模式是钢铁等原材料经数控切割下料后,先后经过小组装和大组装,然后形成船舶分段,最终完成整船合拢。对于船体平直部分的制造已有成熟的机械化生产工艺,而对于船体弯曲部分和复杂构件还无法做到机械化生产,并且在生产效率、质量把控和精度控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引入3D打印技术对弯曲部材甚至弯曲分段直接加工,利用其无模具自由化设计、成型件尺寸精度高、成型较快等优点,船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将得到极大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作为城市居民最重要的运动空间之一的城市公园,其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并满足城市居民各种运动和休闲活动的需求。本文选取北京相对热门的运动目的地的公园,并对其进行分析提炼,提出公园规划设计应复合娱乐、休闲、健身功能,为多种体育活动提供场所,满足各年龄层群体的运动需求。通过提升城市公园的服务品质,增强城市公共线性空间的运动复合功能,通过共享理念充分利用城市碎片空间,可以在空间紧缺的城
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强度、比刚度高且耐热性、耐腐蚀性好,正成为目前新材料领域的重要资源,但传统成型工艺较为复杂且高成本、高污染。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一些新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开始得到重视,其中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就是一种实现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快速成型工艺,在国外碳纤维3D打印机已经实现商品化,但我国还迟迟没有研发出较为成熟的产品。因此,自主研发出一款碳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传
当森林的采伐量与蓄积量达到平衡时,木材是一种可持续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国外建筑主要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而我国建筑主要以砖混,钢筋水泥和钢结构为主,这些建筑材料均消耗大量能源,矿产和土地为代价,为不可持续性建筑材料。我国竹材资源丰富,性能优良,基于竹材中空壁薄的外形尺寸,竹定向刨花板可以充分利用竹材,提高了利用率,并且具有强度高、性能稳定的物理力学特性。竹定向刨花板制备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的可大规模
毛竹生长快、可再生能力强,是我国重要的笋、材两用竹种,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自然条件下,毛竹开花周期长,开花时间和空间不可预知,且花后死亡,采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变异和育种改良有较大的难度。研究毛竹相关成花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探讨其在开花路径中的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缩短其成花周期,不仅消除开花周期长给其杂交育种工作带来的障碍,还对毛竹开花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用RT-PCR的方
学位
我国南方夏秋季高温干旱气象条件对竹类植物的生长极其不利,缺水影响植株的生理生化过程,降低其光合生产能力,进而影响竹林产出,竹林水分状况的快速判别对于竹林水肥精准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我国南方重要的笋用竹种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及控水试验方法研究了2年生雷竹在不同水分状态下叶片含水量,叶绿素、渗透调节物含量,膜脂过氧化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