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英国殖民主义和扩张主义的产物,“麦克马洪线”曾引起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四十多年过去了,对“麦克马洪线”的探讨和研究并没有终结。印度依然占领着“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并且还在试图强化着其对这片边界领土的管辖。“麦克马洪线”是否是一条合法、有效的边界线,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所在。六十年代以来,在印度以及西方的学术界,学者们从史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以及地理学等各方面有着大量关于中印边界和“麦克马洪线”问题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是从印度的立场出发,虽然有像印度著名学者卡?古普塔、英国学者内维尔?马克斯维尔等学者比较中立、客观的著作出现,但总的来说客观的研究仍显不足。即使是在中国,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历史、国际关系等领域,国际法方面的分析虽然也有,但往往很简略,并且基本上没有考虑时际法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国际法方面详细论述“麦克马洪线”的法律效力。本文将在厘清史实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法原理和规则(尤其是条约法的规定以及关于边界的国际习惯、国家继承规则),有关领土所有权以及边界问题的国际判例,采用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印双方的观点进行分析、辩驳,不迁就于一方观点,并根据分析、论证,得出笔者的结论。本文首先分析史实,客观论述“麦克马洪线”出台前的背景、西姆拉会议的召开和德里的秘密换文。为了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轮廓,在论述史实时笔者尽量以时间为顺序,由于“麦克马洪线”的炮制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时空中进行的,本文对事实的论述又采取横向的方式,以便读者能够清楚了解“麦克马洪线”的出台过程。在厘清史实后,本文结合史实和条约的时际法问题,在论证《维也纳条约法》大多条款是适用于“麦克马洪线”问题后,通过分析条约的概念、特点、条约的缔结以及条约的无效情形等,对“麦克马洪线”的出台过程逐一验证,得出“‘麦克马洪线’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结论。“麦克马洪线”毫无合法根据,不仅体现在条约法上。从国家边界划分的习惯法规则上看,“麦克马洪线”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仅仅粗略地标示在一张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草图上,并且为麦克马洪单方所画,显然违背了国际法中毗邻国家划定国界线必须协商解决的原则。印度认为“麦克马洪线”符合分水岭原则,因此是有效的。本文引述权威国际法学家的观点和国际判例对此进行了反驳。此外,本文还从国际继承的角度论证了“麦克马洪线”的无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