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麸质谷物馒头的制备及蛋白结构与风味的分析

来源 :渤海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麸质谷物馒头不含面筋蛋白,适宜麸质过敏人群食用,但是产品加工中存在不易成型和口味不佳等问题。以大豆粉和大米粉作为原料制备无麸质谷物馒头,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酶制剂提高加工适应性、改善口感,对丰富乳糜泻患者主食多样化和饮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利用混合实验仪筛选出大米粉具有良好的粉质特性,以此与大豆粉混合后作为制备无麸质谷物馒头的原料粉。采用二次发酵制备无麸质谷物馒头,一次发酵前加入碱性蛋白酶,二次发酵前加入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应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方法结合感官评分,得出无麸质谷物馒头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9万U(以100g原料粉为干基),大米粉与大豆粉比例为4:6,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为2.1万U(以100g原料粉为干基)。通过测定大米-大豆的面团和馒头的二硫键和游离巯基变化以及应用扫描电镜和电泳观测表明,面团在碱性蛋白酶的处理下小分子物质和游离巯基增多,加入TG酶,二硫键含量增多;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研究表明,经过碱性蛋白酶的作用,α-螺旋构型解旋;TG酶发挥作用后,氢键含量明显增多,二硫键的β-折叠构型含量增多,β-折叠构型的增多使得蛋白质构型更趋向于稳定转变。应用电子鼻、电子舌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对无麸质谷物馒头发酵前后风味物质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添加碱性蛋白酶和TG酶后的无麸质谷物馒头醇类、酮类和芳香类物质含量有所提升,果实香气、油脂香气和木香等气味更明显。发酵过程中,酶的添加使无麸质谷物馒头的鲜味和丰富度提高,苦味和酸味降低。
其他文献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可以预见粤港澳地区今后的建设发展仍然是处于长期和大规模的,但是由于粤港澳地区广泛分布着大量的软土,所以大部分工程不得不建在
水资源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构成生态系统和生命体的元素之一。但随着地球人口数量不断激增和经济的高速运转,人类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水资源浪费、过度
结合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逐步消除环境污染成为化学工业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化工过程强化技术以其减小设备占地面积、提高能源效率等优势在绿色化工生产中引起极
南海位于我国领土的最南端,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生物资源。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南海相关海域的资源开发和岛礁建设刻不容缓,这对于维护我国海洋领
气液固多相反应体系广泛存在于石油加工、精细化工等生产过程。气液传质效果对多相反应的宏观反应速率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在液体中加入颗粒后,气体的溶解效果(溶入容量和传
随着健身塑型需求及健身房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骑行运动,并且开始追求专业训练。而往往在专业的运动过程中,有疲劳才能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肌肉疲劳程度及其运
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迹跟踪控制是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必要条件。目前,轨迹跟踪精度及跟踪过程中车辆的稳定性问题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电动汽
森林转换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改变森林植被类型,从而改变土壤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是一种微型的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及酶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地点位于福建省顺昌县武坊林场(26°38′-27°12′N,117°29′-118°41′E),以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及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
通用称呼语是汉语称呼语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常用于称呼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由于汉语称呼语系统庞大,存在缺环现象,不同群体、地区使用规则也不尽相同,并
由于发达的孔结构、丰富的杂原子和快速的动力学,多维度的多孔炭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新型储能设备对电极材料容量、倍率以及循环等关键性能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