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写作的困顿与突围——沈从文未付梓文集《七色魇》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色魇》是沈从文40年代创作的未付梓文集,包括《水云》、《绿魇》、《白魇》、《黑魇》、《青色魇》、《橙魇》、《赤魇》七篇文章。本文以《七色魇》为中心,从40年代的时代背景和沈从文的个体语境入手,围绕沈从文对个体和人类生命价值的抽象思索这个主线展开论述,力图从中发掘沈从文40年代面临的生命困境和突围方式,探讨这一时期创作的实验性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而解释沈从文在精神上产生困惑的动因。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社会语境和个体语境两方面梳理《七色魇》的创作背景。动荡的抗战时局和国民党的独裁政治、货币政策、文艺政策,使作家沈从文面临多重困境:写作环境的动荡,经济生活的拮据,写作对象的“虚无”,时时困扰着沈从文的写作。沈从文的个人情感经历、家庭问题和教学经历也深刻地影响了《七色魇》文集的创作。第二章研究沈从文的生命困境和突围方式。通过研究发现,沈从文是一个具有自省意识的作家。在《七色魇》中,他从个体的情感经历、创作经历和社会人事景象出发,形而上地思考个体生命和人类生命的困惑,并以对生命意识的崇拜作为生命困境的突围方式。这种探索生命、崇拜生命的自主意识,充分地说明了沈从文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试验者。第三章研究《七色魇》的试验性艺术特色。昆明时期的沈从文受到战争和文坛夹击,被迫偏居于云南呈贡这个孤岛。孤立的生存和精神空间,使他不得不与大自然、家和书本为邻,《七色魇》的故事空间形态也呈现出封闭性的特点。孤立的空间形态也深刻地影响了沈从文的叙述视角,《七色魇》中的叙述者、主人公和作者也因此出现三位一体的特点。在孤立的空间中,沈从文从大自然中选取各种颜色,赋予颜色双重寓意,寄托对具体生命形态的抽象思考。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着眼于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杂文,从作家本人的创作文本及相关访谈评论出发,从内在和外在两个切入点来深入探讨其创作: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文人的素养,另一方面接受西方文化思维的
《左传》是一部重要的先秦经典。本文拟在前人基础上对其文本展开了一系列的校勘、训诂研究工作,诉诸于札记的形式.具体实际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民国年间“上海涵
期刊
期刊
新的学期刚刚开始,遇到好盆友见面礼是少不了的吧。小编今天就教大家做精美的礼物盒,再装上满满有爱的礼物,送给最亲爱的她(他)心意也是足足哒,好盆友的心肯定会被融化了呢!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通过对乡村中学生体育锻炼选择最佳的锻炼时间、不同项目的着装、运动前如何热身、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和运动损伤的防范等几个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得出乡村中学生冬季体
期刊
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若就词这种文体而言,这一问题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截取了"唐五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以佛教与唐五代词之间的关系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