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御临河与苦溪河河岸带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样地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岸带木本植物的组成、以及常见乡土木本植物在河岸带范围平行于水流方向(不同河岸生境)与垂直于水流方向(不同水位梯度)的分布特点;其次,通过对河岸带木本植物幼苗、幼株的调查,初步探讨木本植物的更新特点;最后,通过对22种常见或具有景观价值的灌木、乔木树种的种子萌发、扦插繁殖以及幼苗栽培试验,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植物的潜在更新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重庆主城区河岸带群落类型较少,除竹林外,由木本植物组成的群落以灌丛、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其中灌丛主要包括分别以秋华柳(Salix variegata)、小梾木(Cornus quinquenervis)、桑(Morus alba)、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优势种的5个群系,落叶阔叶林包括分别以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构树、盐肤木(Rhus chinensis)、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等为优势种的9个群系,常绿落叶混交林包括以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构树为优势种与以黄葛树(Ficus virens)、秋枫(Bischofia javanica)为优势种的2个群系。(2)河岸带主要优势木本植物有枫杨、构树、刺桐、黄葛树、小梾木、桑、秋华柳、水麻等,乔木层优势种为栽培树种刺桐及野生树种枫杨、构树,重要值大于0.08,频度高于10%,灌木层中优势种为构树幼株与桑,重要值大于0.15,频度高于20%,在河岸带样地范围内表现为多度大,均匀度高,聚集程度大;其他木本植物(约占总种数的54%)频度较低(小于3%),呈零散分布。(3)沿河流方向上,嘉陵江、御临河与苦溪河沿岸的植被种类因河流不同有所异同,从差异性上来看,嘉陵江河岸带典型优势种有小梾木与秋华柳,涨水季受水淹现象明显;御临河河岸带有优势植物盐肤木、楝树(Melia azedarach)与水麻,以高地植物为主;苦溪河河岸分布有优势木本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与天竺桂,多用于园林景观。从不同河流间木本植物的相似性来看,枫杨、刺桐、构树与桑在河岸带范围内分布广泛。不同岸型、坡型、坡向的河岸生境对木本植物的分布影响不大。(4)随水位梯度的变化,不同梯度带木本植物种数有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近水分布的植物主要有秋华柳、小梾木、枫杨及少量的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与枸杞(Lycium chinense),中部优势植物包括枫杨、刺桐、构树、小梾木、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桑、黄葛树与水麻,河岸高地以构树、盐肤木、楝树、黄荆(Vitex negundo)与桑分布占优势。第一梯度带植株种类偏少,除了构树、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以外,其他植物在不同梯度带的多度、优势度与频度差异不显著;随水位梯度变化植物生长高度有显著性差异,在洪水影响下,构树、枫杨等树种多呈现出幼株或灌木状现象。(5)AHP评价结果表明:花色与果色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各树种的美景度评价得分在1.0764~3.39之间。按3个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观赏价值极高(Ⅰ级)的种有8种,包括植物野蔷薇、楝树、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等;观赏价值较高(Ⅱ级)的种有13种,即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大叶醉鱼草、火棘等;观赏价值一般(Ⅲ级)的有9种,包括天竺桂、白背枫(Buddleja asiatica)、南川柳等。(6)大叶醉鱼草、杭子梢、白背枫、水麻、黄葛树、盐肤木、黄荆、楝树、火棘、复羽叶栾树与秋枫均能在低浓度(0~100mg/L)赤霉素处理下20天内正常发芽,表现为种子繁殖能力强;杭子梢种子萌发阶段与幼苗生长阶段均表现出优势,更新能力强;大叶醉鱼草、白背枫种子萌发期更新优势相对较高,楝树、复羽叶栾树、盐肤木、黄荆和秋枫幼苗期优势度较高,具备一定的更新潜力,水麻、火棘、黄葛树种子萌发期与幼苗期均无优势表现,更新能力弱。(7)野蔷薇与枸杞的扦插成活率较高,生根率分别为100%与90%以上,扦插苗在生根后能正常发芽、长叶,快速形成健康独立的植株,其次是南川柳、秋华柳与小梾木,平均生根率高于45%,而枫杨与桑扦插成活率较低,生根率不足15%。结合6个指标的方差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野蔷薇、枸杞扦插繁殖能力最强,其次为秋华柳、小梾木,桑与枫杨较弱。在淹水条件下,黄荆、秋枫、乌桕(Triadica sebifera)和楝树通过种子萌发幼苗长势较好,在适当水淹条件下,植株不受胁迫反而利于生长;盐肤木和大叶醉鱼草幼苗在淹水条件下受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