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生物膜-UASB耦合制氢系统的构建及运行特性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活动、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当前,人类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急需寻找一种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在诸多的新型替代能源中,氢能被认为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替代能源。厌氧生物制氢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等特点,已成为最具潜力的制氢技术。UASB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厌氧制氢反应器,近些年在有机废水处理中得到了不断优化和改造,但其自身也存在污泥流失、空间利用率低等不足。  为了克服传统UASB不足,本实验在传统UASB的污泥悬浮区嵌入固体纤维填料,构建了一个生物膜-UASB耦合系统,这种生物膜与UASB的集成化系统是一种厌氧处理工艺的创新。耦合系统总容积32L,有效容积为18L,划分为污泥床反应区、悬浮污泥-生物膜共建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和气室,共四部分。以糖蜜废水为发酵底物,污泥悬浮区嵌入的纤维填料可以对被水、气带动上升的污泥起到很好截留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污泥流失,这对系统能否成功启动至关重要;同时微生物可以被纤维填料很好的吸附,并逐渐发育成厌氧生物膜,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生物量,实现了HRT和SRT的有效分离。经研究,生物膜-UASB耦合生物制氢系统优化启动参数选取为:温度稳定在(35±1)℃,HRT为6h,5.5<pH<7.5,进水COD浓度在1.5g·L-1,在此条件下,耦合系统21d实现启动。纤维填料自身较大比表面积和强大挂膜能力,使系统的污泥悬浮-生物膜共建区仍保持很高的生物量,这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器运行耐负荷冲击的能力,有机负荷从1.5g·L-1到5.5g·L-1梯度提升过程中,耦合系统在每个负荷段都能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有机负荷在进水COD为5.5g·L-1时产气量和产氢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2m3/m3·d和3m3/m3·d。在此阶段,COD去除率也达到了最高的35%。当进水COD调节至6.5g·L-1时,反应器在出现酸化的情况下,COD去除率仍能达到23%左右。本实验对生物膜-UASB生物制氢系统快速启动和运行特性的研究为厌氧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和进一步提高系统产氢效能及运行稳定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为UASB与生物膜的集成化处理工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该研究报告从生态型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在生活垃圾集成管理模式下,研究并提出了生活垃圾管理中建立干预机制的必要性和干预机制的基本框架;通过对生活垃圾产生源的调查统计数
由于ClO2的不稳定性,难以制成高浓度的溶液或压缩气体,ClO2必须是现场制备并立即溶于水中用于消毒工艺,而现有的ClO2发生工艺不具备控制分析功能。为确保ClO2的投加量符合水处理
对于BIM的技术来说,主要是体现在出了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模型内部可以有效的联系各项数据,也是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对项目进行整体建设的时候,合理的应用BIM的技术,统筹
当前在我国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双重发展引导作用下,人们对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追求更加的具体.在相关技术的应用和融合中有着更加可行性操作的精准需求.将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应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聚(4-乙烯基吡啶)(P4VP)与具有扇形尾链的树枝状小分子(nCTB)基于氢键作用复合的超分子液晶聚合物体系P4VP(nCTB)x(n=6,10,12,14),系统性
绿色建筑不仅承载了整个建筑业的希望,还是一项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要建设内容,绿色建筑的出现,必然影响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其产生的环境效益毋庸置疑.
学位
二十一世纪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笼型水合物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储量丰厚,结构独特,利用其形成过程及机理,可
本文系统得探讨了聚苯胺及其衍生物聚对苯二胺微/纳米材料的制备。采用一种新型氧化剂实现对聚苯胺形貌的调控,通过测试表征探索了不同形貌的形成过程。考察了赖氨酸对聚对苯二胺形貌的影响,并对其部分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主要结果如下:(1)常温下,在水溶液中使用钴钼酸铵作为一种新的氧化剂、苯胺为单体能够自组装制备出粒径分布较为规整的球状聚苯胺以及片状聚苯胺微/纳米结构材料,方法简便可控。聚苯胺的微/纳米结构
伴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当中,电力行业也迅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中,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