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米波是指波长1-10mm,频率在30-300GHz的极高频电磁波,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低强度的毫米波辐照(≤10mW/cm<2>)可以影响细胞生长与增殖、酶的活性、遗传物质的状态、细胞膜的通透性等.毫米波辐照不但能产生局部效应,还存在远位的生物学效应.1977年俄罗斯人最早将毫米波应用于临床,随后毫米波疗法在当地较广泛地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高血压、支气管炎、创伤及恶性肿瘤等50多种疾病.由于毫米波的生物学效应十分复杂,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妨碍了毫米波治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因此低强度毫米波的生物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毫米波辐照1h(频率为30.16GHz,功率密度分别为3.5 mW/cm<2>和1.0 mW/cm<2>)本身不影响正常细胞GJIC功能,但可消除或减小TPA诱导的细胞GJIC功能抑制,其效应强弱与功率密度的大小有关.2.在用基因芯片筛选的基础上,检测到毫米波的四个反应基因.CASP、STCH、PAR-2和ERGIC-53基因在3.5 mW/cm<2>的毫米波辐照4次后表达上调,其中,ERGIC-53基因在1.0 mW/cm<2>的毫米波辐照4次后表达即被上调.这些上调基因与细胞生长、细胞信号转导、蛋白转运等功能有关.3.毫米波对CASP、STCH、PAR-2、和ERGIC-53四个基因表达的上调具有多次辐照的累积效应,结合辐照的恒温条件,进一步验证了毫米波存在非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