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语料库翻译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译者风格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天使,望故乡》乔志高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翻译研究的方法,将乔译本与另一参照译本作为选材,自建小型可比翻译语料库,以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CCTFC)和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小说子库(LCMC(N))作为参照,探究乔志高的译者风格,并在译入语文化和社会历史语境中分析塑造此风格的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词汇层面,乔志高译文标准类形符比值较高,用词更加丰富,采用音译加文内注释的方法翻译无对应的文化负载词;平均词长较长,偏好使用四字长词;词汇密度大,信息传递量大,高频词增多,呈现显化特征。在句法层面,乔志高多用逗号、分号和解释性标点保留源文本形式特征,使平均句长更长,但平均句段长度并未显著增长;连词使用比例与中文原创小说近似,译者偏爱使用更多的转折连词。篇章层面的分析显示,乔译本的形合度比大多数翻译小说更接近中文原创小说,无脚注,多用文内注释,更多地保留了原作中的附文本信息,在译作中使用了较多介绍性的前言后记。综合看来,乔志高的译者风格在语言上整体较为趋近译入语,在提高译文可接受性的同时,也注重译介原作语言文化信息和写作形式上的充分性。乔志高多年的旅美工作经验,决定了其翻译选材,其翻译方法也正符合当时港台文化圈的主流翻译思想,认为翻译既要流畅归化又要尽量遵从原作的语言和写作风格。此外,乔译本在中国大陆再版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读者急于了解国外情况,出版社注重译著的文化交流作用,也在出版发行中采取了相应策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