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基金风险配置策略设计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只考虑组合的整体风险,而忽视了风险构成,通过这一方法构建的资产组合,常常会出现风险被某一类资产完全控制的现象,这与分散化投资的理念相悖。FOF基金的一个核心的目的便在于灵活配置相关性较低的大类资产以分散投资风险,我国的FOF基金刚刚起步,研究其风险配置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风险配置策略是基于对风险的认知进行资产配置,在保证业绩稳定的情况下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以超额收益为核心目标而是追求市场风险溢价。等权重、最小方差、最分散化、倒数波动率等相关方法并不能满足组合管理人对风险配置的需求,而在对风险结构认知上发展起来的风险平价、风险预算方法因其优越的性能一经出现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在国外迅速付诸于实践,成为继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以来在组合优化理论方面的一次变革性技术突破。我国对其的认知尚处于萌芽期,在实践上的真正运用也是凤毛麟角,本文尝试对基于风险平价、风险预算方法设计FOF基金风险配置策略做一些深入的探讨。结构安排上,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动机,以及研究思路、框架和主要贡献;第二章梳理投资组合理论从现代组合理论到风险配置理论演化的相关文献,介绍相关的风险配置方法,包括等权重、最小方差、最分散化、倒数波动率等,并分析了这些方法在风险配置方面的局限性,以此引出本文研究内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三章首先介绍风险分解的方法,然后介绍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险平价、风险预算方法,接着介绍从资产到因子视角的风险配置方法,最后对风险配置方法的适用场景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基于风险平价方法设计FOF基金风险配置策略,首先对比了风险平价与传统多样化风格基金和其他相关风险配置方法,分析其优劣,然后提出一些改进的策略,包括用不同风险衡量工具设计的风险平价、杠杆风险平价、融合BL模型的积极风险平价等,最后将风险配置的标的由资产转向风险因子,设计基于风险因子的风险平价;第五章基于风险预算方法设计FOF基金风险配置策略,首先用预期收益率加权的方法设计无约束的动态风险预算,然后以风险平价为基准,通过预期夏普比率来设计带有基准的动态风险预算;第六章得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风险平价组合较传统的风格基金可以取得很好的风险控制效果,但也牺牲掉了部分收益,并且与等权重、最小方差、最分散化、倒数波动率等方法比,可以取得更好的分散效果;通过对风险平价进行改进,可以获得更好的风险收益效果,比如运用不同的风险衡量工具、合理运用杠杆、融合BL模型设计的积极风险平价等,尤以积极风险平价为甚;当资产相关性较高时,风险平价亦不能很好地分散风险,风险因子均衡组合有更多的独立风险因子,风险分散效果更好;引入对风险的预判可以设计动态的风险预算,无约束的动态风险预算可以提升较大幅度的收益,但风险提升更大,对风险预算进行约束可以获得更好的风险收益效果。
其他文献
<正> 1988年,壹岐裕志等报告了用吸附抗α2-SGP 血清的硝化纤维素膜(NCF)检验混合斑中的精斑 ABO 血型,但耗时。本文作者通过对此方法的改进,采用常彩琴等研制的抗人精特异蛋白
<正>10月11日,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以表彰他"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莫言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消防部门建立了各类信息化应用平台,这些平台在应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存储。由于业务应用的不同,消防部门现有的各类数据存储系统相对独立,无法做到数据共
与国外广电技术先进国家相比,国内在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将技术研究置于重要的位置,本文对此类相关问题
<正>一年按365天算,每个孩子从出生到入小学,大约有2190天的幼年时光。这期间,我们该给予孩子什么?该怎么给予?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帮助孩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开设韩语专业的高校也日益增多。因此,能否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教育
阅读理解是人们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并且已构建深层理解的心理过程,是语言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根据句法和上下文关系进行预测,通过推断、选择、验证等一系列步骤对信息进行
我国是世界上平板电视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也是该用能产品利用效率较低的国家之一。提高平板电视能源利用效率,发展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随着全球对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指出粮食生产成本核算的不完整性,粮食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得不到补偿。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粮食生产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