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熊蜂检疫性病害的PCR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蜂是蜜蜂科的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农业授粉昆虫,在饲养过程中受到许多病原和寄生物的侵袭,如熊蜂微孢子虫、熊蜂孢子虫、熊蜂短膜虫、布赫纳蝗螨和蜂巢小甲虫等。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兴起,我国对国外授粉用熊蜂的引进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病虫害入侵风险受到各方关注。国内对熊蜂病原寄生物的研究较少,缺乏针对进境熊蜂相应的检疫措施,为防止由此带来的疫病传入风险,有必要根据进境熊蜂的检疫要求建立相应的检疫方法。本实验以从国内获取的熊蜂和全基因合成的蜂巢小甲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基因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对进境熊蜂的检疫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并优化了熊蜂短膜虫、熊蜂微孢子虫和蜂巢小甲虫的PCR快速检测体系,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了 447 bp、213 bp和205 bp的目的条带。经过优化的熊蜂短膜虫PCR检测体系最佳退火温度为59℃,引物终浓度为0.5μmol/L,循环参数为35个循环;熊蜂微孢子虫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2℃,引物终浓度为0.5μmol/L,循环参数为45个循环;蜂巢小甲虫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2℃,引物终浓度为0.5 μmol/L,循环参数为40个循环。2.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Cri-F/R、Nos-F/R和Aet-F/R仅可扩增出熊蜂短膜虫、熊蜂微孢子虫和蜂巢小甲虫的目的条带,对其他熊蜂可感染的病原菌与寄生物无扩增。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经同源比对与预期片段序列一致。经验证熊蜂短膜虫Cri-F/R的灵敏度达到1.32x10-6 ng/μL,熊蜂微孢子虫Nos-F/R的灵敏度为2.86x1O4ng/μL,蜂巢小甲虫Aet-F/R的灵敏度为0.77x10-9ng/μL,三种引物对样品的最低检测浓度的重复性均十分良好,说明所建立的这三种PCR检测方法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进境熊蜂的检疫。3.以所获取的熊蜂样品随机抽取340份作为样本,用建立的PCR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所获得的熊蜂微孢子虫和熊蜂短膜虫的阳性数量分别为136和137,阳性检测率分别为40.0%和40.3%。
其他文献
例1,男,50岁,住院号160443。主诉反复口腔及外生殖器溃疡5年余,伴右下肢疼痛。查体:面、颈、背部可见米粒大小暗红色丘疹,口腔可见数个米粒大小溃疡,阴茎见2个绿豆大小溃疡。腹平软,
徐某,女,70岁,因上腹部不适,消瘦半年,加重1个月于2000—06—10入院。病人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阵发性上腹部钝痛、食欲不振、间断性大便发黑。无嗳气、返酸,无呕吐,无黄疸、发烧;无进食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郑州新区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1、接种时应严格执行消毒及无菌操作。注射器、针头、镊子应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注射时最好每头家畜换一个针头。在针头不足时可每吸药液一次换一个针头,但每注射一头后,应用酒
我国相当多的中药企业规模小、设备老、产品单一、人才少。中药企业若想做大做强,开拓思路发展中药的研究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制药企业走出困境、走上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近几十年里,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的终端与数据量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数据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现有的搜索匹配方案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快速准确的搜索要求。针对数据搜索
北京房地产发展十余年,基本是一个由花园别墅到公寓住宅,由外销房到内销房,由大户型到小户型的过程。因主力消费群的变化,使得自1998年拾头的小户型热,在近两年达到了高潮。从早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一家几亩地、几只鸡、几头牛的小农经济的弊端曝露无遗,阻碍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本文就土地规模化优势、贵州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弊端、土地规模
介绍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的实施对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对于国际环境标准应采取的对策 。
鸡年的第一场酒喝得比猴年稍晚一些大年初八老友自远方来,与我促膝夜谈,二人均不胜酒力,却破例以酒助兴、结果“酒不醉人人自醉”,话未尽而酒酣,遂倒头上床,借着酒劲很快沉入梦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