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U-T T.120协议的多媒体远程协作平台核心机制及实现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协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远程协作由于其高效、快速、廉价、丰富的交互特点,成为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内容包括支撑平台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方面。 在远程协作平台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现有平台技术对数据共享支持较弱,扩展性及通用性较差;就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缺乏对协作平台核心机制的研究,较多的是利用国外技术优势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因此,对远程协作平台核心机制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作为CSCW应用系统核心的平台软件,具有相当的学术和应用意义。 鉴于此,本文提出和实现了基于国际电信联盟T.120协议的多媒体远程协作平台模型IMCF(ICA Multimedia Cooperative Framework)。该平台以自主研发的实现T.120核心服务的协议栈软件为数据引擎,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具有多点通信和管理控制功能的远程协作环境;同时,该平台采用了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结合AVS视频码流在IP网上的传输研究,构建了一个高效、扩展性好的音视频通信体系。 本文中作者的主要贡献是: 1.根据远程协作技术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T.120协议的多媒体远程协作平台模型IMCF,并定义其体系结构和功能组成。 2.对T.120底层通信协议簇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计算机应用研究所(ICA,Institut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ECNU)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和实现了底层协议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实现T.120核心服务的协议栈软件——T.120引擎。 3.根据远程协作应用的特点,设计和实现了平台中的音视频通信体系,并对音视频通信中存在的NAT穿透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非对称式NAT穿越的解决方案。 4.在远程协作这种实时应用场景下,探索AVS视频码流在IP网传输时的打包封装策略,创新性地提出和实现了基于MTU(Maximum Transfer Unit)和语义分割的AVS打包策略,为AVS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5.在远程协作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虚拟协作学习系统SynLearning,以验证平台相关技术的正确性。目前此应用系统已在教育部门进行试用,取得了初步的应用成效。
其他文献
随着Intemet不断的发展和网络带宽的不断增长,网络上的多媒体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Intemet上传输音频、视频的相关技术也成为Intemet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而流媒体技术正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通信领域全新的市场需求和运营模式的出现,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作为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成为电
在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有QoS保障的、基于IP的移动业务,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移动网络中,终端的移动性给QoS带来了很多难题。为了更
从ATSC制式高清数字电视标准的体系结构出发,深入研究了ATSC制式数字电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后端解决方案的常用框架,这些组成部分既包括ATSC制式数字电视前端发射部分技
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I/O密集型应用对高性能计算机的存储子系统的容量、性能、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下,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处
作为未来计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云计算依赖于数据中心来为大型网络服务提供海量计算与数据存储的能力。数据中心利用先进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将成千上万的服务器互联到一起,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软件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小到随身手机系统的频频崩溃,大到事关国计民生的铁路信号、飞行控制等系统的不时故障,问题频出。软件系
今天的移动通信用户都希望手中的移动设备能具备更多的功能,无论是高端集成式个人移动数字助理(PDA),还是以低成本和易操作为主要特色的大众化手机,都是如此。目前人们正在积
位置服务(Location Service)是由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数据),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他人或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库应用的范围、深度和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领域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近几年,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