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徽县铅锌矿污染区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Woolf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2012年4月、6月、10月,在甘肃徽县铅锌矿污染区选择了6个样区(20m×20m),采用梅花五点式随机分层取样(表层深度0~5cm、中层5~15cm、深层深度15~30cm),共取土壤样本54个;用手捡、Tullgren和Baermann法分离土壤动物,标本分门别类保存在75%乙醇和10%福尔马林溶液中;在实体镜和光学显微镜下分类鉴定动物种类,统计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研究结果如下。(1)在徽县铅锌矿污染区共获得土壤动物97类,141355只;季节分布特征是干生土壤动物为秋季>夏季>春季;湿生土壤动物为夏季>秋季>春季;土壤垂直分布特征是表层>中层>深层;样区分布特征是6#>1#、2#、3#>4#、5#样点;分析了土壤环境因子;利用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指标与环境因子结合对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是土壤环境质量受污染的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6#(对照轻微污染)>1#、2#、3#>4#、5#样点(中度~重度污染)。(2)干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在徽县铅锌矿污染区的6个采样区,分春、夏、秋三季,土壤分表层、中层和深层,共获得大、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72类(隶属于2门7纲11目57科72类群)、84609只。在春季获得土壤动物17203只,占该区土壤动物总捕获量的20.33%;夏季获得土壤动物30473只,占该区土壤动物总捕获量的36.02%;秋季获得土壤动物36933只,占该区土壤动物总捕获量的43.65%。其中获得大型土壤动物7718只,占该区域干生土壤动物总捕获量的9.12%;中小型土壤动物76891只,占该区域土壤动物总捕获量的90.88%。大型动物的优势类群为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幼虫和成虫、摇蚊科幼虫(Chironomidae),占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总个体数的56.12%;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棘跳属(Onychiurus)和跳虫属(Podura),占总捕获量的35.20%。徽县铅锌矿污染区干生土壤动物群落季节动态特征为秋季>夏季>春季;土层分层特征表现为表层>中层>深层;采样区空间分布特征由大到小表现为6#>1#>2#、3#>4#、5#样点;对6个样点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按照欧式距离最近相邻法(Nearest neighbor)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是3#、5#、1#和2#、4#样点合并为一组,6#样点独立为一组。多样性指数(H′)春季由高到低依次为6#>4#>5#>1#>2#>3#样点;夏季由高到低依次为6#>1#>2#>4#>5#>3#样点;秋季由高到低依次为6#>2#>1#>3#>5#>4#样点;1#~5#样点总是小于6#样点,结果表明1#~5#样点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3)湿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在徽县铅锌矿污染区的6个样区,分春、夏,秋三季,共获得湿生土壤动物25类、56746只;隶属于2门3纲8目16科25属。其中线蚓17891只,占湿生土壤动物捕获量的31.53%;优势类群为线蚓属(Enchytraeus)和带丝蚓属(Lumbriculus),占土壤线蚓总个体数的87.57%。土壤线虫38855只,占湿生土壤动物捕获量的68.47%;优势类群为垫刃属(Tylenchus)和伊龙属(Ironus),占土壤线虫总个体数的59.23%。湿生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在6个采样区的分布特征是:群落结构的复杂性、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从大到小依次为6#>1#>2#>3#>4#>5#样点;在三个季节的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4)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与土壤温度、湿度、pH、季节和土层深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与土壤铅锌含量有重要关系。(5)从干生和湿生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季节、样区和土层垂直动态变化特征与土壤铅锌含量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对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环境受污染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6#(对照为轻微污染)>1#、2#、3#>4#、5#样点(中度到重度污染)。
其他文献
会议
纳米碳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和非金属催化剂,在催化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的金属催化剂相比,纳米碳材料催化剂具有经济环保、低能耗、耐腐蚀等优点,在烃类转化、精细化
Catalysis,coined in 1836 by Berzelius [1] who proposed a catalytic force based on reviewing,analyzing and classifying recorded observations of chemical changes
电催化广泛应用于能源转换与储存(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水解制氢、太阳能电池等),环境工程(水处理、污染治理、臭氧发生等),绿色合成和新物质创制(有机和无机电合成、氯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报告将简要汇报并与大家分享作者在催化科学技术领域的探索研究过程,内容如下:在国内较早开展多相手性催化,包括进行了纳米粒子表面、水油乳液体系以及纳米反应器中的手性催
  开发高活性、低成本的非贵金属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替代Pt 类催化剂是实现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必由之路.Pt 价格高,储量低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商业化的进程.研究和制备催
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柴油消费量显著上升,由此造成汽车排放尾气在城市大气污染物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我国因此开始逐步实施更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如适用于轻型汽油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