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纺丝是一种使带电荷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射流来制备聚合物超细纤维的技术,纤维直径可控制在几个纳米到数十微米之间。电纺纤维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类似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纳米尺度结构,在药物释放载体及组织工支架方面显示出很大的应用潜力。将携载生物活性大分子的电纺纤维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在为细胞增殖和迁移提供支撑的同时,可通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调控细胞功能、促进细胞外基质分泌以及加快组织再生。然而,由于多数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生长因子和核酸等,并不具有可纺性,同时稳定性低,因此制备携载生长因子和核酸的纤维支架就需要在制备及使用过程中有效保护其结构与生物活性、调节其释放行为。据此,本论文以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芯壳结构的载蛋白质或基因纤维,研究蛋白质或基因的释放行为与纤维基质材料组成以及其蛋白质或基因在纤维中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可持续、可控并有效释放蛋白质或基因的纤维释放体系。最后,将乳液电纺法制备的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其表达质粒(pbFGF)的电纺纤维膜,应用于大鼠糖尿病皮肤损伤的治疗。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使用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载蛋白质的聚乳酸(PDLLA)纤维。经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激光共聚焦微镜观察,纤维呈现芯壳结构,溶菌酶被作为芯层包裹于聚合物纤维内部。通过电泳、高效液相、红外光谱、酶活检测以及体外释放实验研究表明,芯壳纤维结构可以抑制突释,并且在释放过程中保护溶菌酶的结构完整性以及生物学活性。在载溶菌酶电纺纤维中,以提高包裹效率、结构完整性和生物活性保持率为目标,优化了乳液电纺体系参数,如聚合物组成、水油相体积比与蛋白质稳定剂等,溶菌酶包裹效率达94.0%,酶比活力保持率为64.6%。载溶菌酶纤维在体外释放过程中,释放速率受纤维结构塌陷加速释放、与纤维粘连减少有效释放面积减慢释放的竞争性作用影响。以优化参数制备的包裹量为0.46%的载溶菌酶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LA-10, PEG含量为10%)纤维,在体外释放过程中的突释量仅有近6%,且在约5周时间内持续释放。根据糖尿病皮肤溃疡治疗时生长因子的用量要求,制备包裹量为0.079±0.015‰的载bFGF电纺纤维,体外释放中突释量为14.0±2.2%,在25天内释放持续。通过细胞增殖检测、细胞伊红染色、分泌胶原的天狼猩红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与浸润自由bFGF的细胞培养板和空白纤维膜相比,载bFGF纤维对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粘附、增殖和Ⅰ型胶原分泌起到持续的促进作用。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N2)为模型,分别以裸质粒或与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形成复合粒子的方式,通过乳液静电法包裹于PELA-10纤维或PELA-10与PEI的共混纤维中。载质粒或复合粒子的纤维具有芯壳结构,电泳和细胞转染结果显示,纤维的芯核结构能够保护质粒或复合粒子不被降解。携载裸pDNA电纺纤维由于缺乏转染载体,不能对接种于纤维膜上的细胞进行有效转染;以PEI和聚合物共混物作为纤维基质材料携载裸pDNA时,显示出较高转染效率,但是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毒性;包裹PEI-pDNA复合粒子的电纺纤维释放速率缓慢,但是可以有效转染接种于纤维膜上细胞,并且对细胞的毒性较小。为调节携载pDNA-PEI复合粒子电纺纤维中复合粒子的释放行为,在纤维基质材料中加入聚乙二醇(PEG)制备复合纤维。随着PEG分子量和含量的增加,复合粒子的突释量增加,持续释放时间相应减短,通过调节PEG的分子量和用量,释放持续时间可控制在1周到1月的范围内。虽然加入聚合物纤维的PEG改善了纤维的亲疏水性,但纤维释放的复合粒子转染细胞对细胞的粘附与增殖都有影响。与未添加PEG电纺纤维的低转染水平相比,含PEG电纺纤维能持续转染细胞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根据糖尿病皮肤溃疡治疗的时间要求,在优化条件下制备了携载pbFGF-PEI复合粒子的PELA和PEG复合纤维,复合粒子可以在4周内持续释放,接种于纤维膜上的MEF细胞持续表达bFGF。和浸润pbFGF复合粒子的细胞培养板以及空白纤维膜相比,接种于包裹复合粒子纤维膜上的细胞,其增殖受转染引起的细胞毒性、bFGF表达引起的促进增殖的争竞性影响。在建立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的基础上,将载bFGF电纺纤维、载pbFGF-PEI复合粒子电纺纤维分别覆盖于糖尿病大鼠的皮肤缺损处时,研究对组织修复的促进作用。纤维膜在创伤愈合中主要起三方面作用:抑菌敷料、细胞生长支架以及生长因子或其质粒的释放载体。包裹bFGF的方式可以避免组织液中蛋白水解酶对生长因子的降解作用,而通过持续释放pbFGF-PEI复合粒子,可在创面持续表达bFGF。从新生微血管形成、细胞增殖、胶原分泌量及结构、创面再上皮化速度、皮肤附属器管生长等方面分别研究了皮肤修复过程,结果表明加快了创面各修复阶段的进程,显著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新生上皮具有与正常皮肤类似的结构特征。综上所述,本论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以乳液静电纺丝法构建载蛋白质或基因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的芯壳结构纤维,并成功应用于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治疗。通过对制备体系、释放机制及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得到具有包裹效率高、结构完整性和生物学活性保持率好、释放和转染可控的载生物活性大分子电纺纤维,显著提高了组织缺损的愈合速度和质量,为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及实验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