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入射地震动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地下结构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正确的计算分析模型。由于埋置地下结构的土层性质复杂多样,分析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时,其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因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研究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尤其是针对斜入射地震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文针对土体-地下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重点研究了地下结构在斜入射地震动下的动力反应,以期揭示地下结构体系在斜入射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的特性与规律。 在地下结构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中,土体的边界效应、动力接触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输入地震动特征等等都是问题研究的难点所在。对土体边界效应的模拟将对计算结果的精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地震波斜入射波场的时域解析求解,基于杜修力等(2006)提出的黏弹性人工边界,解决了地震波斜入射数值模拟中的输入问题。基于上述工作,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了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计算分析;同时,对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考虑土体非线性情况下地下结构地震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结论: ①在地震波斜入射情况下,地下结构的反应是和垂直入射不同的,如果按照垂直入射处理,结构将偏于不安全。 ②进行地下结构模型分析时,不仅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而且应该正确选取与材料非线性相关的参数。
其他文献
众多实测资料表明,桩间土会分担部分上部荷载,但常规设计方法却忽略了桩间土的竖向直接承载力。疏桩基础是把按常规方法设计的工程桩进行精简与疏布,让桩间土直接承担更多的荷载
在研究分析了国内外预应力空间钢结构尤其是预应力空间网架结构的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悬索结构和网架结构的特点,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索杆协同组合预
纤维混凝土近年来在我国的土木工程领域有了较快的发展。钢纤维和粗合成纤维在较多的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于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众多的
混凝土作为一种土木工程中普遍应用的材料,其破坏机理和破坏形态一直是材料学、力学和工程技术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结构的破坏控制一直是工程设计的关键所在。结构的破坏不会
市政污泥常用的处置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投放海洋等,但是这几种处置方法各有利弊。考虑到中国的经济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填埋法仍将是城市污水厂
在过去的三十年膜结构在世界范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相应的理论也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作为一种柔性体系,伞形膜结构浮动环处的褶皱问题是实际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褶皱不仅影
粮食物料的重力密度、内摩擦角及对仓壁摩擦系数是进行筒仓结构设计时利用杨森(Janssen)公式计算仓壁侧压力的3个最基本的力学参数,然而对其的测试研究甚少。为此,本文主要是针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大跨空间结构——辐射状体内张拉成形空间网格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结构是在新型体内预应力钢屋架和STRARCH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具有新型体内
随着碳纤维材料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纤维材料加固混凝土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目前,国内外对钢筋混凝
近年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作为一种高性能的非金属加强材料在复合材料领域异军突起。由于其材料价格和制作费用比较昂贵,碳纤维最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