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1866-1925)19/20世纪之交的法国作曲家,其音乐创作涉及钢琴独奏、钢琴四手联弹、钢琴伴唱、戏剧音乐、芭蕾音乐等。以上种类中钢琴作品数量最多,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可以总结出他的创作风格及技法。身为世纪之交的作曲家,选择哪种风格的创作或者作出何种创新能使自己脱颖而出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萨蒂一生都在尝试着打破陈规作出改变,探求新路。他的风格是多变的,其创作对同期及其后的作曲家具有重大的影响。以萨蒂钢琴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旋律为切入点,研究其旋律调式材料,旋律形态特点,旋律发展手法等,可以系统整理和探索萨蒂的创作特色。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述萨蒂钢琴创作的五个分期,对其生活经历、时期内风格偏好以及技术使用等做出简要梳理。第二章着力研究萨蒂旋律调式材料的使用,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归纳该作曲家对于传统调式、中古调式、人工调式、二重调性等的灵活使用。得出结论:萨蒂善于运用中古调式,在原有调式之上灵活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艺术风格。第三章研究旋律线的形态特点及内容表现,分析常见的直线形、曲线型旋律形态,以及作曲家赋予该线型形态的特有内涵表达。提出“面状旋律”概念:萨蒂某些早期、玫瑰十字时期的钢琴作品中,位于柱式和弦高音位置的并与和弦同步奏出的,且非和声功能为主导进行的加厚层次旋律。第四章探讨萨蒂钢琴作品中五种主要且常用的旋律发展手法:反复式、变奏式、模进式、派生式和拼贴式,其中拼贴式作品最具萨蒂特色。拼贴式的发展手法分为两种,其一是早期萨蒂的搭积木手法的创作,此时的作品中还未出现大量文字提示,只是将大量短小片段堆叠来达到萨蒂对极简音乐的追求。另一种是根据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发展,对应情节的旋律相继拼贴出现,文字与旋律配合得当,使作品体现多维艺术性质。第五章论旋律节拍节奏特点,以有无拍号和小节线为标准,以五个创作分期为顺序,进行节奏的分析,总结了萨蒂各时期运用节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