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始于65岁以上人群。AD起病隐匿,症状逐渐发展并呈进行性加重,症状为明确的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等,预后不佳。在2011年的NIA-AA诊断标准中提出了AD所致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D)的概念,是AD的前驱阶段,它有更高的几率转变为AD。MCI最常见
【基金项目】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始于65岁以上人群。AD起病隐匿,症状逐渐发展并呈进行性加重,症状为明确的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等,预后不佳。在2011年的NIA-AA诊断标准中提出了AD所致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D)的概念,是AD的前驱阶段,它有更高的几率转变为AD。MCI最常见的类型是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nesia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MCI)指的是具有AD病理变化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最终很可能转化为AD。在临床症状出现同时,大脑结构相应地发生变化,两者相互作用影响疾病进程。【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认知功能水平老年人进行神经心理测验评估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 MRI)扫描,s MRI图像探究疾病的灰质体积改变,结合SWI图像上疾病的白质微出血点改变,以探讨a MCI及AD的影像学改变特点。(1)采用SWI探索不同认知功能水平老人之间的脑微出血差异。(2)基于张量的形态测量法(Tensor based morphometry,TBM)分析s MRI图像,以识别a MCI中的特定萎缩的脑区和与神经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的特定脑区。此研究结果提供了灰质体积与白质微出血点的影像学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1.对于脑微出血特征研究,本研究纳入76名受试者,使用量表评价认知功能水平后,将受试者分为18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28名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a MCI组)以及30名正常对照老人(Normal control,NC),本组的年龄与a MCI组和AD组相匹配,同时完成SWI与s MRI的脑影像扫描。在获得的s MRI图像上标注与认知能力相关的脑部结构,在收集到的SWI图像上记录并整理以上3组的脑微出血点的位置,统计脑微出血点在各脑区上的个数。进行以上数据处理以后,比较3组间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及全脑上微出血点人数的差异,并对以上3组受试者的脑微出血数量进行差异分析。2.对于脑区萎缩特征研究,研究对象为52例a MCI(a MCI组)、103例年龄与其相匹配的NC(NC组)。受试者均完成神经心理学测试,同时进行一般资料和结构磁共振影像数据采集。使用TBM来创建雅可比行列式(Jacobian determinant,JD)图,并统计两组间脑区体积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用于了解脑区体积减少是否与认知能力评分相关。【结果】1.磁敏感加权成像研究:不同认知功能水平的被试者微出血点程度不同,低认知功能水平的患者微出血点数量较多,AD>a MCI>NC(p<0.05)。在微出血点位置的统计分析中,与NC组相比,AD组的微出血点多分布在额叶、颞叶位置,与NC组相比,a MCI组多分布在额叶位置。2.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脑区体积差异的统计分析中,与NC组相比,a MCI组脑区体积萎缩主要集中在颞叶区域,具体表现在颞叶内侧(medial temporal lobe,MTL),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颞中叶,梭状回,丘脑,尾状核核小脑体积存在显著性减少。a MCI组认知功能评分与MTL,内嗅皮层,额上回,壳核,杏仁核和苍白球的体积下降显著相关。【结论】1.磁敏感加权成像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较正常对照老人在额叶和颞叶等脑区上存在较重的脑微出血表现。通过本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脑微出血的量化以及脑微出血所在的脑叶位置,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候选标志物。2.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使用TBM图像处理方法,我们发现了可能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病理过程的脑区结构的变化。这些结构的变化对于理解疾病早期病理变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对AD的早期识别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湿空气透平(HAT)循环以其高比功、高效率和低污染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湿化器是HAT循环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优劣对系统整体性能至关重要。湿化器内部的气液两相流动十分复杂,目前有关湿化器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利用进出口参数研究湿化器整体性能,对内部的流动过程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湿化器内部湿化过程,掌握气液两相间传热传质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湿化器性能,为湿化器设计和性能评价体系建立积累坚实数据基础。本文建立
大数据背景下,重构管理会计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建设案例库、素材资源库、仿真实训系统等优质数字化资源和爱课程、蓝墨云班等在线应用服务,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个性化、交互性的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与效益,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两相流广泛存在于核能、航天、石油、制冷等众多领域之中,由于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两相流相对于单向流有更复杂的流动和传热特性。针对两相流的复杂特性,能够准确测量空泡份额、相界面速度等两相流参数对研究两相流的两相结构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侵入式电导探针测量技术由于具有准确度高、经济型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两相流参数测量手段之一。本文设计制造了电导探针测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压力容器
众所周知,在燃气轮机发动机(GTE)的运行过程中,风扇叶片会受到周期性变化的力,从而产生振动弯曲和扭转应力。为了减小振动应力的大小,采用了带冠叶片平台,这显著改变了叶片和肩部整体的振动特性。在工作条件下,带冠叶片平台接触面之间零间隙,消除了最危险的第一种叶片弯曲振动形式。因此,平台表面几何形状的及时保存是风机可靠性和资源的重要条件。发动机在固定模式下工作时,叶片和叶缘的振动运动导致平台接触面的微小
钠冷快堆(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SFR)作为第四代反应堆系统的重要堆型之一,使用非能动停堆组件保证安全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共识。然而,在对非能动停堆组件落棒停堆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时。由于复杂几何、存在孔隙结构以及运动边界等问题的存在,传统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程序所使用的结构化网格或非结构化网格构建方法在解决该类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因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不受空间应用外部条件影响等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空间电源选择,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建立了锂冷快堆与布雷顿循环系统耦合的系统仿真平台。建立平台模拟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的过程分为2个阶段:反应堆物理计算;一二回路热力系统计算。物理计算采用MCNP程序,将计算得出燃料棒温度系数,多普勒反应性系数,平均裂变能量等关键参数,输入到RELAP5程
钠冷快堆乏燃料组件在反应堆容器内的储存阱中冷却贮存2~3个换料周期后,需从堆容器内取出。从钠池中取出后,乏燃料组件将在氩气惰化的反应堆厂房内转运。乏燃料组件转运机由转运机构和导向管组成,为卸料过程中最复杂的机械结构。转运机的卡停故障会导致乏燃料组件长期暴露于氩气环境,衰变热会导致乏燃料组件过热。为了防止包壳破损而导致放射性泄漏,必须保证燃料棒的包壳最高温度不超过设计限值。本论文研究了乏燃料组件在氩
随着核电的大规模发展,乏燃料的累计量不断增大,对环境和核安全均带来潜在隐患。如何妥善处置乏燃料是核能长期健康发展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坚持走闭式循环路线,对乏燃料进行处理和回收。这不仅可以保证核能的长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同时也可以实现废物的最少化,极大地降低高放废物对环境的潜在隐患。一座百万千瓦时的核电站每年大约产生25~30吨乏燃料,假如按照目前4874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来计算,我
为提升港口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效率,在原有港口效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对我国港口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M模型和时间窗分析法能够解决忽略松弛变量所导致的效率偏差问题;港口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效率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提升港口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效率需要进一步优化基础设
[背景和目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组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心境障碍,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疾病负担。抑郁症基于评估的治疗(Measurement-Based Care,MBC)是指在治疗中常规使用简单、有效的评估工具对MDD患者的症状、药物副作用等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指导临床决策的一种MDD管理方式。MBC被证实可以改善MDD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