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散文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H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杜牧散文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色两方面来分析杜牧散文的特点,并着重通过与中唐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柳宗元的对比来揭示其散文的独特成就。韩、柳复兴儒道,着眼于文化建设层面。杜牧推重儒道,但较少理论上的深入发明与建树。他更注重务实有为,喜爱谈兵论政。在情感表达上,韩愈感情充沛、凌厉迅捷、发言无忌;柳宗元幽峭愤激;而杜牧更加理智冷静。 杜牧生活在晚唐,历经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八朝,仕宦活动则在文、武、宣三朝。这五十年,唐王朝现实矛盾激化,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成为政治上难以克服的痼疾。这构成了杜牧散文独特精神内涵的现实成因。 杜牧的散文以“意”为主,追求气势,笔调冷峻,笔法密实。
其他文献
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能够按时且高效率地完成精准脱贫的目标,国家针对乡村治理做了新一轮的创新。国家一改以往的资源输入方式,将项目的发包权和使用权下放到县,并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庄参与村庄治理和扶贫资源分配;驻村工作队被赋予了较为重要的使命,且实际承担了村庄层面的扶贫工作。但是,中央层面的制度文本并没有对驻村工作队的职责进行详细界定,而是采取了较为模糊的话语,给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留下
学位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剧烈震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专制集权高度强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女真人趁机入关,取得了中原的统治地位,这对素有华夷之辨思维的汉族思想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思想家目睹了明王朝的专制,期待理想政治的出现,但是又无法接受由少数民族来取代汉族政权,在这样的思维困境下,他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传统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反思,并提出对理想政治社会的构
学位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科学理论。改革以来,我们的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显示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然而相比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果来说,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尚显滞后,十几年来腐败现象愈益蔓延、分配不公造成的贫富差距愈益扩大、医疗住房教育“三座大山”等矛盾日益凸现,这不仅给我国的政治生活带来极不和谐的音符,而且已经影响了经济
学位
韵律边界是指说话人在口语产出过程中产生的可感知的“语流间断”,对母语习得和语言理解作用有重要作用。标记韵律边界的声学线索有:边界前音节延长、音高变化和停顿。研究表明,自闭症个体在音高、音长等声学特征上表现出非典型的加工方式,尚未研究的是,自闭症个体利用这些声学线索加工韵律边界时是否也表现出非典型的特点。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由于神经生理学证据通常先于行为表现,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可以更好地探究儿童加
别纸是有别于正式公文的一种新型文体,它不同于表状笺启等常见文牍,具有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的文体特点,主要应用于官场应酬,朋友私谊等,实用性强而文学性偏弱,但它在中国文体史乃至散文史上使用长久,功能突出,乃是值得关注的一种文体样式。本文即是关于“别纸”的专题型研究,全文分设四章,尝试从不同视角考阐“别纸”的文体属性、文体功能等,第一章拟分析别纸的文体起源考释及其形式、内容的演变,第二章分析晚唐五代别纸
学位
《王制》是《礼记》中集中记载制度的一篇文献,主要包括爵禄、封国、朝聘、巡狩、祭祀、田猎、丧葬、职官、学校、养老等方面。本文讨论其中系统性较强的封国、爵禄、职官和学校四方面内容,以郑玄解説爲基础,结合古今学者的研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研究《王制》所记疆域大小和封国面积、官爵之数、职官架构、学校位置与数量等,我们认爲《王制》所记制度大致爲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制度,《王制》的作者
作为作家的米兰·昆德拉对小说艺术有深邃的思考,他的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相遇》等表达了独特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一种以哲学为参照的小说理论观。这些充满诗性的理论文本论述了作为哲学的小说与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探讨了作为哲学的小说在构成方式与构成要素方面的独特之处。这些论述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理论的新视野。通过对昆德拉这些随笔文本的分析,可以理清昆德拉小说理论的内在逻辑,探
学位
言情女作家桐华的创作,因主要描写了女性在现实职场、穿越后的封建宫廷等不同场域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女性丰富的成长体验和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受到广大女性读者的认同和青睐。在桐华笔下,塑造了若曦、苏蔓、金玉、云歌及小天等许多生动活泼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面对复杂的生存环境和情感问题的抉择时,其行为和思想总会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引言部分,笔者将会对有关桐华及其创作的文献研究进行
学位
作为中国文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赵树理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其高超的写作手法,同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批生动的农民形象。在对农民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时,赵树理联系了他自己所成长的农村环境,并以一个“土地的儿子”的身份进行创造,她对新一代的年轻上进农民给予热切的关怀,对他们的进步表示鼓励。对于背负着封建思想的老一代农民进行刻画时,他能准确指出老一代农民身上的不足,并最终完成了对他们的改造。对于中间派的农民,赵树
学位
庄子文章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具备残丑特点的人物形象最为引人注目。这些残丑人物形象虽然存在形体上的不足,但在精神上却是“全人”。庄子以残丑人物为表现对象,体现出其“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形神观念,以此来实现对道家精神的宣扬。  关于庄子残丑人物形象的研究涉及残丑人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归纳、原因探析、意涵分析以及与先秦其他著作的比较等几个方面。首先,庄子笔下的残丑人物形象寄托了庄子对于精神美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