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下D2D通信的智能抗干扰策略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对系统负载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行业内对频谱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并且目前可使用的频段资源也是比较有限的。终端直通通信(Device-to-Device, D2D)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小终端发射功率,降低能耗。因此,研究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下的D2D通信技术十分有意义。  论文首先研究了LTE下D2D通信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D2D对建立、信道测量以及模式选择等。接着,对LTE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特别对干扰协调技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基于前两点,本文对于D2D系统与LTE系统间的干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最后确定基于上行链路,采用智能资源管理和动态功率控制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干扰协调。  论文重点研究了上行链路的资源复用问题,提出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前馈算法)神经网络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是基于干扰感知方案的改进,其在保障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的前提下,结合了BP神经网络的特性,可以综合历史经验,快速进行决策。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本方案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吞吐量,同时时间开销较少。  最后,论文研究了LTE下D2D通信的动态功率控制问题。文章首先研究了功率控制的基本机制以及LTE系统对上下行链路的功控策略,然后综合考虑通信质量与能耗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动态功率控制方案。最后的系统仿真表明,本方案不仅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吞吐量,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功率。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末Internet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PSTN之后的世界范围内的通信网络,其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以IP为核心的分组化成为当今通信网演化的主流方向之一。在目前以数据传输为主的
针对网络带宽波动会对流媒体系统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系统客户端缓存容易出现上下溢的问题,我们设计和实现了两种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和使用要求的发送速率控制算法。 一种
随着以多媒体通信为主体的宽带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ITU-T制定的H.323协议体系在我国得到了设备制造商、业务运营商和用户越来越广泛的支持.H.323系统在提供包括VoIP业务在内
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集检测、记录、报警响应于一体的动态安全技术。作为信息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很好地弥补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传统保护机制的
调查骨科创伤患者应激反应,并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应激反应持续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用编码技术解决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无差错传输问题成为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保证数据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对RA码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点。RA码的
本文深入分析了802.11标准WEP算法在数据私密和完整方面的安全性能,该算法存在IV重用、弱的密钥管理、RC4算法内在缺陷和线性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等安全隐患,不能抵御已知明